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坚持稳中求进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2024-12-18 16:20:05 作者:黄勃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光明论坛】坚持稳中求进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这为坚定各方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积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坚持稳中求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求进要求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进促稳,则是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以“进”为动力夯实稳定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有所上升,稳中求进与以进促稳并行推进,既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复杂挑战的关键。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需要提升政策调控的前瞻性与灵活性。与此同时,以进促稳则要求通过积极有为的发展稳定经济发展基础。会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持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现实需要,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更大动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GDP增速分别为5.3%、4.7%和4.6%,虽有波动,但总体走势指向5%左右的预期目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8月份低点跃起,在10月份重回扩张区间,并在11月份继续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3%,显示经济向好态势进一步确立。在此背景下,应继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稳步推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科技进步,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守正才能把稳方向,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将中国实际情况与改革创新措施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是基础与前提,创新则是方向与动力。我国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等,不仅能优化经济结构,还能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精准把脉,叮嘱甘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鼓励宁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寄语湖南“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传统优势产业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得到优化升级,避免破而未立,对现有经济发展情况带来冲击。

在立和破的辩证关系中,强调先立后破,即在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逐步优化和淘汰旧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基础,确保经济发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不应急于破除旧有体系,而应在立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全方位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在推动改革、调整政策和化解风险时,须谨慎把握时机,避免急功近利,确保社会预期稳定。

在新时代的改革进程中,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之一。通过系统集成与协同配合,我们能够有效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形成更强的改革合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单一领域的突破,还要注重统筹布局的协调性,确保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必须加强合作,形成有效合力,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避免资源浪费,确保政策执行的精准度。今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推出,利当前、惠长远,被誉为“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随着存量政策有效落实、增量政策加快推出,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我国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预期目标的信心在逐渐增强。

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前三季度4.8%的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预期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提升政策引导力、影响力,能够提高社会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政策的执行力与效果。

(作者:黄勃,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