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红色资源魅力
2025-01-02 09:36:5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一件件革命文物,是光辉历史的实物见证,承载着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据统计,我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37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创新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时不我待,数字技术大有可为。 运用数字技术,能助力革命文物的动态化保护和精细化管理。基于物联网、北斗等技术,陕西延安杨家岭开发数字孪生预防性保护系统,构建起虚实互联的三维系统,实时观测地基沉降、墙体歪闪、温湿度变化等,实现革命旧址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和险情预防。实践表明,借助新技术手段,对遗址、遗迹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建模,有利于夯实保护基础、提高保护效能。 善用数字技术,打造跨地域、全方位和高精度的展陈,可以为观众呈现更直观生动的效果。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小到红军战士的面孔、着装和身影,大到长征途中的山川河流、战斗场景,均实现了数字化再现。多元化的展陈方式,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知革命岁月,为数字时代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支撑。通过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等数字化手段,形象化、立体化呈现历史场景、故事细节,有利于增进受众的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 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数字技术有助于促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时统计客流量、经营情况等相关数据,为沂蒙山旅游区等红色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巧用数字技术,红色旅游景区可以打造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体验与服务矩阵,把看文物展览升级为一场深度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还能打通知识体系、传播媒介和教育场景,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研学、思政课程,进而促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山东建筑大学依托土建类学科优势和建筑遗产保护特色方向,开展乡村革命旧址的田野调查、现场授课和数字再现,帮助学生领会不畏险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数字化教学场域让学生近距离、全方位领悟光辉的革命岁月,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红色资源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资源,数字技术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活力。进一步挖掘数字技术潜力、释放红色资源魅力,定能实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双赢,让更多人更好感知历史、理解文化、传承文明。 (作者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