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经济论衡 > 正文

强化产业融合助力物流降本

2025-02-07 11:05:42 作者:刘田原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4.3%;冷链物流总收入为5361亿元,同比增长3.7%。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经络,对于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物流成本水平是物流发展质量的直观体现,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有利于灵活调整供应链布局,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物流覆盖面广泛,涉及制造、商贸、科技、金融、农业等多个产业。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的作用不局限于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而是贯穿整个供应链诸环节,有效整合了信息流和资金流。因此,通过在不同产业之间、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再生、推动产业升级,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具体来讲,物流与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能有效引导企业构建灵活高效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供需适配以及动态平衡。另外,产业融合还可以推进供应链全链条整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由简单压缩服务成本转向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物流降本提供了明确方向。前不久发布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各地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深化物流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的融合,打造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物流生态圈,物流企业与产业链“链主”企业共同建设物流与供应链协作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打造快速响应、高效协同的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物流降本取得积极成效,社会物流成本占比呈现稳中有降态势,物流综合效率明显提升。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但也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保障不够足等问题。对此,要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合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推动物流、生产和电子商务等经营主体形成高效供应链合作。推进供应链资源集成和渠道融合,从单一运输配送服务向仓储服务、综合物流服务转型,使物流服务不断向工业制造、商业流通、农产品运输、食品及医药冷链、国际贸易等各领域渗透,以更优供应链服务和更多增值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搭建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平台。联手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物流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为产业链延伸创造新价值。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各方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推动物流资源的大规模集聚,进而实现物流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协同化。

加强物流网络建设。筑牢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支持物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效衔接、深度融合。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大容量光伏电池运输服务措施,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集装箱船、多用途船运输,保障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效衔接,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鼓励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物流标准化建设,优化人才引进。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优化设备和包装结构,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提升整个供应链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