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经济论衡 > 正文

做强县域产业要夯实科技支撑

2025-02-14 11:32:05 作者:李翠霞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让县域特色产业实现新发展、大发展,用好科技手段是关键。

产业兴则县域兴,县域强则百业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放眼全国,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迸发出蓬勃生机。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玉米粒串起“黄金产业链”,国家标准委授予的首个鲜食玉米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落地于此。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塔克什肯口岸,创造了“口岸特色经济”,通过大量进口蒙古国具有低灰、低硫、高黏结等显著优势的焦煤,形成矿产业支柱产业。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那大沉香创造了“一棵树带富一方乡亲”的奇迹。2023年,那大基地的沉香产品销售额已超过千万元,沉香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树”。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制鞋产业引领县域发展,产业从无到有,现已汇聚安踏、特步、乔丹等知名品牌,形成完整的制鞋产业链,年产量超过1.5亿双,产值超300亿元,朝着“中国鞋都”大步迈进。

可以看出,我国县域特色产业已取得长足发展。不过,对标和美乡村、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高水平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精深加工能力偏弱,农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普遍;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采纳不充分,农业产业绿色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不到位,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不显著。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提出,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让县域特色产业实现新发展、大发展,用好科技手段是关键。要坚持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四个农业”为导向,朝着特色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迈进,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以科技赋能产业特色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在资源识别、产业规划和市场预测中的作用,精准匹配资源与市场需求,避免同质化竞争,挖掘、放大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从资源禀赋向技术禀赋跃升,形成多元发展格局,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塑造独特风采。

以科技推进产业绿色化。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强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减少农用化学品的过度投入,打造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率的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完善绿色认证体系,强化标准化生产与绿色标识,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彰显绿色底色。

以科技保障产业优质化。建立覆盖种植、加工、储运等全链条的质量追溯体系,推动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确保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立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质量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市场对产品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夯实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根基。

以科技打造产业品牌化。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构建高效的品牌价值体系,通过大数据构建产品品质符号,精准分析消费者需求,优化品牌推广策略,扩大品牌影响力。大力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实现从单一产品品牌向整体区域品牌的跃升,助推县域特色产业提升品牌价值,塑造品牌名片。

(作者系东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