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壮大海洋经济
2025-02-18 09:58:16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我国海洋水产品总量稳定增长,连续35年位列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是关键。 近些年,我国在培养海洋经济人才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海洋人才总量160多万人,海洋专业技术人才101万人,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等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科研机构达100多个,科研机构中从业人员近2万人,从事海洋科技活动人员超1万人,形成集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和海洋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海洋专业人才队伍。 综观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专职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人才,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不足;二是人才结构失调、复合型人才难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是产业链不完备、发展平台受限,产学研协同机制尚不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衔接不够紧密。 对此,应多措并举,一方面,针对区域核心产业要求,建立高质量实践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产业意识。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行业的认知,培养更多既懂行业又爱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还应灵活运用产教融合平台,设计具有产业特色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双重效益。依托校政企协同模式,高校可以凭借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需求支持和高校学科优势,推动更多主体参与其中。在东西部协作中,搭建“政府、高校、企业、农户”深度协同的人才培养矩阵,形成以“政府立题、企业出题、学生选题、科研破题”为核心的协同育人模式。 此外,改革相关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人才考核标准,将产学研协同贡献度纳入各级评价指标。加强标准建设,分层分类建立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教材标准、师资队伍标准和质量监控标准。完善海洋经济人才配置,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为相关人才在不同科研机构、企业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提供更多机会。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