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AI眼镜新风口
2025-02-19 09:17:58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AI眼镜行业迎来了新品密集发布期。在1月份举行的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全球多家消费电子厂商推出多款AI+AR眼镜产品,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AI眼镜作为一种融合视觉、听觉等重要感知交互方式的可穿戴设备,有望率先成为“人工智能+消费”的重要新产品,成为下一个出货量过亿的消费电子终端。 AI大模型赋能眼镜,使多方功能升级:一是人机交互变得更加简单。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与眼镜进行更加自然、流畅的对话,像与真人交流一样询问问题、获取建议、下达指令;还可以结合手势、眼神、触摸等多种交互方式,实现更便捷、灵活的操作。二是能力更强大。多模态大模型能够结合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声音识别等能力,实现物体识别、实时翻译、导航、健康监测等更多实用功能,开拓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虽然AI眼镜赛道如火如荼,但要实现产业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要在保证眼镜轻便和外观时尚的前提下,实现强大的AI处理能力是一个难题。电池续航时间有限,也限制了用户的长时间使用。其次是AI眼镜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应用侧不够丰富,价格尚未降至千元拐点,用户基数仍较低,消费习惯的培育需要时间。再次是AI眼镜具备摄像头、麦克风等数据采集设备,可能涉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接下来,应抓住技术突破、产业生态和数据安全这3条关键主线,稳妥施策,突破发展瓶颈。 聚力提升产品品质。研发新型电池材料,如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技术等,在不增加眼镜重量和体积的前提下提高电池容量;打造针对智能眼镜的低功耗芯片,从硬件层面降低能耗,以延长AI眼镜的续航时间。挖掘智能眼镜的应用潜力,在工业制造、医疗、教育、安防等领域开拓行业应用市场,并积极探索智能眼镜在旅游、物流等新领域的应用。 加大政策支持。倡议成立产业联盟,统一制定涵盖技术标准、接口规范等关键领域的行业准则,促进芯片商、算法开发者、厂商等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作。为AI眼镜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如为企业提供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优化调整消费政策,如通过发放3C补贴消费券等方式促进AI眼镜的推广。 加强隐私保护。促使行业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加密、匿名化等技术手段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在产品设计上,应考虑加入隐私保护功能,如采用定向扬声器等技术减少声音外泄,提升聆听私密性。行业应统一标准,要求在智能眼镜上配备显眼且无法被轻易遮挡或忽视的拍摄提示装置,如高亮度的LED指示灯、声音提示器等。当开启拍摄功能时,能及时向周围人发出明确的提示信号。及时制定和完善针对智能眼镜等新兴设备拍摄隐私问题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的拍摄行为属于侵犯隐私,以及相应的侵权责任和处罚措施。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