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封印地火”的力量
2025-02-20 09:29:31 来源: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致敬“封印地火”的力量(纵横)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我的家》展开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画卷。据报道,这一节目灵感来自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锁边合龙。有感于各族人民携手创造的绿色奇迹,导演组邀请全国林草基层工作者代表,一起唱响家园恋歌。在天山南北广袤土地上,像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守护家园的故事还有很多,“煤田火区治理”就极具代表性。 新疆煤炭资源富集,预测资源量居全国第一。同时,新疆也是我国煤田火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一旦发生煤田火灾,大量煤炭资源被白白浪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威胁。“在那深深的地下,它比毒蛇更光滑,比幽灵更莫测”,这是科幻作家对煤田火灾的生动比喻,揭示出煤田火灾危害之大、治理之难。作为一个世界级难题,煤田火区治理面临着火源监测难、火势走向预测难、灭火区易复燃等现实情况。 “难”,从来不曾阻挡中国人的坚定步伐。1958年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处成立时,大家没有工具、缺乏技术,只能摸索着干。灭火缺水,便就地取材,用戈壁滩的沙子;道路难行,就肩挑手扛向前挺进。烈日、狂风、自燃煤层上滚烫的土层,随时都可能造成意外伤害,但新疆煤田灭火人从未迟疑。 几十年来,新疆共治理煤田火区71处、面积1657万平方米,恢复植被面积1859万平方米,保护了大量煤炭资源。如今,煤田火区治理正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迎难而上,各族儿女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承载光荣的里程碑。 一步一个脚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新疆总结出煤田灭火“五步工艺法”,并向更为高效的“三步工艺法”迈进。随着技术装备不断升级,煤田火区勘查从地面勘查迭代为“天—空—地—孔”一体化勘查,探测精准度更高。 踏实前进的脚印里,有值得骄傲的汗水,也闪耀着科技创新的光芒。唯有持续创新突破,才能在不断前行中取得新的成绩。 煤田火区治理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这件“难事”依然要继续干下去。回望为“封印地火”所进行的艰苦奋斗,更加深切感受到发自于人民的坚韧之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新征程上会诞生更多“了不起”。 (摘编自《新疆日报》,原题为《这股“封印地火”的力量了不起》)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