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港口智能化运营水平
2025-02-20 09:29:24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一段时间以来,天津、辽宁等地通过采取积极举措,努力发展港口经济。港口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连接内外贸易的关键环节、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突破,将为港口经济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港口服务能力与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港口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成效显著,部分优势领域现代化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1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8座,已建及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总体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交通运输部2023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港口和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国际枢纽海港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和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 一些地区加快推进港口数智化转型升级,为推动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样板。例如,广东省深圳市妈湾港通过5G+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无人集卡车的厘米级高精度实时定位,提升了港口效率和安全性。又如,东北亚(大连)航运物流中心智慧口岸一站式服务平台不久前正式上线,构建起完整的口岸智慧服务生态。山东港口作为全国首个“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任务承担单位,全面发力智能化设备、数字化管理、供应链协同、绿色建设和数据驱动决策,推动港口科技创新能力和智慧港口建设提质增效。 一些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资源整合和功能协同不足,数据安全意识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有待提升,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等等。对此,应多措并举。 深化数智港口建设,强化功能融合。立足港口航道发展条件及功能定位,加强对港口经济数字化智慧化应用深度和广度的调研,准确了解数字经济与港口全要素融合以及功能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推动和支持保障作用,适时调整产业政策规划,科学确定建设重点与路径。推动数字应用、数字经济与港口全要素产业链纵深融合,通过科技赋能,重构多边界属性、系统化集成的港口生态圈,着力提升港口和航道建设、生产、运营、管理、服务全流程协同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实现港口智能化运营、高效组织与供应链协作。 筑牢数据安全屏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港口和航道领域数据安全纳入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强化交通运输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监管执法队伍,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培养从业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加大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宣传培训力度,建立数据安全素养和数字技能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常态化培训,明确员工在数据安全方面的职责和操作规范,更好地发挥数据作为生产力的作用。夯实数字底座,强化港口和航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加快突破人工智能芯片、算子库等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瓶颈,加大码头自动化控制、生产作业、通航建筑物运行调度等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等基础软硬件核心技术研发力度。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智慧港口技术人才,将打造专业型、创新型、工匠型港口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港口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形成一流的智慧港口建设人才培育体系,加快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加快培养一大批可赋能、可引领智能航运新业态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搭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一体化协同合作育人平台,鼓励港口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智慧港口建设的人才培养。强化政策对接,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搭建船舶航运行业高端人才供需平台,着力提升对口人才选拔的高品质和匹配度,为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