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生实事落地需“拧成一股绳”
2025-02-20 09:29:24 来源:吉林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民生实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只有齐心协力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地见效,才能把“民声”变为“民生”、“民意”变为“满意”,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实施全部中小学校教室灯光照明改造工程;为重点地区新生儿免费提供遗传代谢病筛查服务;为7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日前,吉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2025年全省民生实事安排的意见》,对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医疗服务、养老助老、文体生活和公共设施等七个方面20项重点民生实事进行精心谋划部署,体现了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既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更需多元主体“拧成一股绳”,以实际行动合力写好“民生实事”答卷。 打破部门壁垒,协同联动聚合力。20件民生实事突出重点人群,覆盖多个领域,既有面向特困人员、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帮扶,又有针对新生儿、青少年等特定群体的安排,很多项目的落实涉及多个部门,必须协同联动才能更好地推动落地见效。这就需要在落实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规划,各部门应根据民生实事的总体目标,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调研,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确保项目能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同时,相关部门应梳理和统筹好各自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根据民生实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科学调配和整合,稳步推进各项民生实事的落实,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构建社会协同网络,同向而行惠民生。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积极联动,才能更好地将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真正实现办实事、得民心。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比如,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和管理;在养老服务方面,可动员志愿者和慈善组织提供帮助;在就业领域,推动政校企联合开发“订单式”培训课程。要注重发挥社区的基础作用,引导相关人员参与民生项目的宣传、组织和实施工作,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和意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服务。此外,还应引导公众通过志愿服务、捐赠、建言献策等方式参与到民生实事中来,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接受百姓对民生实事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民生实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只有齐心协力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地见效,才能把“民声”变为“民生”、“民意”变为“满意”,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