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抢哪吒不如造哪吒

2025-02-21 09:48:33 作者:张双双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抢哪吒不如造哪吒(纵横) 

哪吒是哪里人?为了坐实哪吒“老家”的位置,一些地方考据地名、引用古籍甚至续写传说,想方设法为哪吒“落户”。

哪吒本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何来“户籍”一说?《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虽对哪吒的出生地和事迹有所描述,但也属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加工,并非真实历史。严格意义上说,哪吒并没有确切的“故里”。各地之所以抢夺哪吒出生地,主要是看中了这一IP蕴含的巨大价值,希望借哪吒提升地域知名度,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争抢“哪吒故里”,难免会因为缺乏确凿证据而陷入“口水战”。应当看到,“哪吒故里”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归功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上映。这部电影的成功,不是靠蹭热度、抢IP,而是源自制作团队扎扎实实、倾尽心力的打造。他们耗时5年,精心打磨剧本、匠心制作动画,用1900多个特效镜头、1万多个特效元素打造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奇幻世界,让哪吒这个神话人物活灵活现地跳到人们眼前,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影片还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到剧情画面和角色中,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创新方式,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也为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带来了新启示。

一味跟风只能蹭一时热度,潜心打磨才有长远未来。与其抢着给哪吒“上户口”,不如借助电影东风,结合本地特色,好好打磨独有文化元素。电影中空灵的侗族大歌、深沉的蒙古族呼麦、三星堆的青铜人像等,无不是相关地域的特色名片,是值得挖掘的宝贵资源。近段时间,有的地方推介东海龙宫主题灯会,有的地方力推藕粉等农产品,掀起了一股股消费热潮。这也说明,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否创造出独一无二、富有生命力的产品。

如何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矿,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值得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中国不缺神话,更不缺经典神话IP。从游戏《黑神话:悟空》到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我们看到了经典神话IP创新表达的无限可能。与其费尽心思地抢IP、抢故里,不如沉下心来扎实创作、静下心来讲好故事。真正赢得流量和口碑的,永远不会是抢来的哪吒,而是用“三昧真火”再造一个“新哪吒”。

(摘编自《湖北日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