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国丹霞”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中国丹霞”地貌成为中国的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中国又掀起了“遗产热”。根据建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而各地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已经排队到下个世纪。各地政府对申遗可谓不遗余力。众所周知,景点进入世遗名录后,票价大涨几成定律。福建土楼、苏州园林、九寨沟、黄山、武当山等,莫不是如此。 此次丹霞申遗成功,景点是否涨价自然就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焦点。
此次,丹霞地貌捆绑申遗中的湖南崀山湖南崀山所处新宁县,财政收入在2008年才刚刚突破2亿元,就花费4.5亿巨资“豪赌”申遗成功。而这只是诸多中国式申遗的一个微小缩影。公开数据显示,山西五台山风景区整治搬迁等就花费8亿元;河南登封的“天地之中”,政府9年花费了8亿……动辄几亿的申遗成本在中国诸多地区早已司空见惯。
|
“中国丹霞”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宁成为继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福建的第3个世界遗产,福建省也是全国少有的有三种世界遗产的省份。泰宁申遗的成功,标志着我省迈入世界遗产大省行列。 >>>详细
|
本来,在申遗成功之后,景区应该进一步提升旅游环境质量,以便更好地回馈公众,回馈社会。可令人遗憾的是,景区在申遗成功后,立马变成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假如将成本回收通过一种门票的上涨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对于消费者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因为景区价格的上涨涉及到公共利益,而不是任何景区的价格都是随着申遗的成功就可以随便上升的,需要经过严格的价格听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