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用创意把梦想植入绿色厦门
来源:《福建日报》 2011-11-10 编辑:林洪熙
教育不应忽视学生的权利 短短的时间内,耳闻这么多的“颜色教育”新闻,不少网友表示惊讶与愤慨。网友“我只围观”对这些学校的做法表示不解,“难道现在的老师都没招了,只能用这种手段来显示自己教学手段的高明?” 在网友“倔强浪子”看来,学生的学习不好,不能代表他这辈子的人生都要比学习好的学生要低一级。“倔强浪子”质疑道,这些学生的思想就是一张白纸,以“红、绿领巾”来区分、来所谓的“激励”是不是过于牵强?这样是不是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对老师区分所谓好学生、坏学生这一做法,有网友发问,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标准怎么定?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网友“留心一二”认为,既然有所谓优秀生,也就有差等生,那么“即使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全部集中到一个班上,也会有好差之分,你能说那些差的就不优秀吗?”为此,“留心一二”认为,世上本无优差生之分,只有发展先后之分,后面的追赶前面的完全有可能。 在上述学校“有色教育”事件爆发时,舆论在批驳的同时也进行了反思,认为这是应试教育下的被逼无奈之举,因为升学率让不少学校不得不唯分数是举,再者年级、班级之间的考核对比,也让老师们压力巨大,恨不得班上每个人的成绩都是顶呱呱的。对此,有网友指出,学校和老师当然是希望学生好,对学习不好的人采取适当教育也是必要的,但不能在此借口下,采取耻辱教育,伤害到学生的人格。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而此类事件说明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忽视了未成年人的权利,损害了一些学生的人格尊严。著名学者陶短房更是直言:不论动机如何,这种做法,从效果看都是不妥的。 |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