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服务>职场 >正文

职场宝典:三类人群易误入求职陷阱
来源:新闻晨报 2012-03-15 编辑:唐丽萍

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遭遇各种“求职陷阱”和“不平等条约”。今天,值此“3·15”之日,我们搜罗了现今职场上较为普遍的求职陷阱,帮助职场人“火眼金睛”觅得心仪岗位。

陷阱1:名为笔试实为侵权

■遭遇人群扫描:多为创意领域中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

近年来,在一些专业技术和创意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智力陷阱”。极少数单位以招聘为名,在收集求职者资料和组织面试的过程中,要求求职者提供成果展示,并以此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某公司市场经理李女士表示,她在其所在的行业领域从事市场岗位已近8年,今年,由于工作环境不如意等诸多原因,准备跳槽,到某同行业公司应聘市场总监岗位,薪酬为每月1.3万元。在招聘过程中,流程非常严格,初试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其内容是要求她为该公司即将推广的产品写一个详细的市场推广宣传方案,并制作成PPT。而笔试结束后,李女士则再也没有接到消息。结果该企业在后来的市场推广中却使用了李女士的方案。

专家提醒:遭遇“智力陷阱”要强调版权声明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类似遭遇 “智力陷阱”,也就是劳动成果被招聘方以招聘为由而窃取智力成果的情况时有发生。 “智力陷阱”是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创意,甚至知识产权。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在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此外,在提交策划案时附上“版权声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最好进行声明,如涉及作者著作权的问题,将追究到底。

1 2 3 下一页

首页> 生活服务>职场 >正文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