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1所中小学试点校本作业
来源:厦门日报 2012-05-07 编辑:唐丽萍
当心教辅书穿上校本作业马甲 微博上有则冷笑话,怂恿学生们在半夜两点打电话给老师,问他(她):“老师,睡了么?”然后,“用最大的力气吼出来”:“我还在写作业!” 这则笑话很“冷”,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些学校有些学科的作业,已经到了让学生无法忍受的地步。这也是我们对校本作业试点充满期待的原因。 其实,校本作业并不是新鲜事物。回过头看,过去的老师布置就是名副其实的校本作业,甚至是“班本作业”。而如今校本作业却变成稀罕物,老师们不再自己编作业题,他们每天只需打开教辅书“勾一勾”,或是上网下载,一份家庭作业就形成了。 这种出题方法带来的不好后果是:拿来主义弱化了老师的钻研意识,在作业量上“失控”;更重要的是教辅书上的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师编写的,根本不知道你的学生缺什么,要补什么。 人们希望校本作业试点能改变这一现状。不过,从上周的交流会看,有个不好的苗头要引起试点学校的警惕:避免校本作业成为新的教辅。 我们注意到,有不少试点学校在实践中纠结于一个问题:是每天发一张校本作业给学生呢,还是一个学期发一本?也就是说,这些学校在开学初就已经把一整学期的“校本作业”编完了。恕我直言,这只不过是教辅书穿了校本作业的马甲,又重出江湖——提前了一个学期出的作业,或许真的是出自老师之手,但是,这样的校本作业还是无法顾及学生的学情。 市教育局局长赖菡在交流会上也提醒试点学校不要让校本作业误入新教辅的“歧途”——学校一学期出一本,这届老师出完了,下届的老师接着用,最后再由市里教研部门牵头,把各校的精华集中出一本。“到那时,就是我们宣告校本作业试点失败的时候!”赖菡说,校本作业的精髓在于老师们要学会“把脉开药”。校本作业背后,代表老师的水平。 |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