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欣,尤溪五中八年级(6)班学生,今年15岁,她是三明市第二届“尊老爱亲美德少年”,获得省第二届“尊老爱亲美德少年提名奖”。 2014年1月9日,尤溪电视台在《尤溪新闻》“寻找最美尤溪人”栏目中专题报道了她的尊老爱亲感人事迹。 林雨欣是个孝敬父母聪明懂事的孩子。她出生在尤溪西城镇山连村,这是个偏僻的小山村,她住的是歪歪斜斜的破旧木构老房子,她的家庭情况特殊,母亲智残,父亲脾气暴躁,爷爷年迈,弟弟仅5岁。一家五口主要靠父亲打零工和微薄的低保金过日子,生活异常艰辛。贫寒的家境没有让她自卑,艰辛的生活没有压倒她,她总是微笑面对生活,从不埋怨生活的艰辛,命运的不公,默默承受生活的巨大压力,幼小的肩膀默默扛起生活的重担。她母亲是个智残人,雨欣没有因此而嫌弃过自己的母亲。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在她看来,平时与人交流都很困难的母亲,只不过是生病而已,需要有人照顾。她真心热爱自己母亲,生活上总是关心体贴母亲,当同龄人孩子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就已经学会开始帮母亲洗衣、做饭、梳头……上学后,她在学校学会认字,一回到家就开始用自制的小卡片教母亲认字。雨欣教得很认真,可母亲常常是几天一个字都学不会。但她从不气馁,而是耐心地从头教起,直把自己累得疲惫不堪也毫无怨言。 她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没有手艺,没有特长,没有固定的收入,就靠种地、打零工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度日。沉重的生活负荷,使他慢慢形成了暴躁的脾气,心情不好时就酗酒,酒醉后就拿家人撒气,有时甚至打骂雨欣姐弟。小小的雨欣深深理解父亲心中的苦楚,深深感知父亲心中的千斤重压,她没有顶撞,没有埋怨,没有逃避,而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等父亲心情稍微平静些就在一边安抚父亲,一边帮着清理污物,做到她所能做到的一切。自古寒门出孝子,小雨欣爱父母胜过爱自己,这个苦难的家庭正是因为有了她的悉心照顾,才有了春天般的温暖。 她是个乐观向上、勤奋学习的好少年。在学校,小雨欣能严格要求自己,小学到中学从不让父母老师操心。学习上她勤奋刻苦,乐学善思,学习上总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在班里,她总是带头维护集体的荣誉。在老师、同学眼里,雨欣是个尊敬师长、讲文明、懂礼貌、勤学刻苦的、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好同学。生活上她乐观坚强,遇到困难从不放弃,总是迎难而上坚持到底。一分辛勤一分收获,林雨欣的学习成绩一直列居年段第一,还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在2012-2013学年县现场作文赛和英语竞赛中都获得一等奖。雨欣勤奋好学的表现,乐观向上的精神,优异的学业成绩,赢得了师生的同声赞扬。 她是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雨欣的爷爷年迈且体弱多病,弟弟年幼,不懂事,他们急需要家人的精心照顾。但是,智残的母亲,自己照顾自己尚且不易,根本谈不上承担起照顾老人、孩子的责任,父亲忙于一家人的生计,也常常是疏于照顾老人、孩子。年幼的雨欣,早早地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同时也毅然担当起了本应由父母承担的照顾年迈爷爷和年幼弟弟的担子。在家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大人,一有空就给爷爷洗补衣服,端茶递水,陪他散步聊天,给年迈爷爷带来了不少的心灵慰藉,让老人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她常给给弟弟洗澡、换衣服。每次洗澡,弟弟都哭闹的厉害,雨欣总是先想尽办法将弟弟逗乐,等他高兴了,再帮他洗澡、换衣服。雨欣的细心关怀,让年幼的弟弟也有了母爱的温暖……在村庄小道上,经常可以看到雨欣一手牵着爷爷,一手牵着弟弟散步的一抹靓丽风景。 她是个勤俭节约、明礼明理、懂得感恩的好少年。上初中后,学校离雨欣家有十几公里,她只能寄宿在五中,每周只能回家一次。由于年纪尚小,周末时多半是她父亲来接她回家。有一次父亲来接她,在路上摔了一跤,身上多处受伤,衣服沾满血迹。雨欣看得心疼不已,心里更是内疚不已,深感愧对父亲,这么大了还要父亲接送。从那以后,她再也不让父亲来接,宁愿独自一人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回家。雨欣生活俭朴,在食堂,她总是买最便宜的菜。她也从来不花钱去买零食吃。但她却是个富有爱心、知道感恩的、乐于助人的人,平时只要同学有困难她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一次,学校组织师生为不幸得了脑瘤的谢昭邦同学捐款,她在班上带头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105元。还有雅安地震时,她更是毫不犹豫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全捐了出来。她常说:“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幸福。” 小雨欣的家庭是不幸的,但她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娇小的她如同长在黄山悬崖上的一棵小松树,虽然地势险要而贫脊,但不影响它吸收雨露和阳光,不影响她成为一棵高大的松树,为他人带来凉风和快乐。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孝亲敬老、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看到了关心他人、真诚奉献的传统美德;看到了乐观向上、敢于担当的的传统美德;看到了一个知礼懂礼、明白事理的好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