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许芸 近年来,随着“她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线上销售的崛起,中国女性内衣赛道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改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的眼光。近日,贴身衣物品牌NEIWAI内外(以下简称“内外”)宣布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凯雷领投,内外老股东启明创投、祥峰投资跟投。资料显示,早在2019年1月,内外完成1.5亿元C轮融资后,其估值即已超过10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诞生了不少新锐内衣品牌,比如Ubras、蕉内、素肌良品、蒛一、奶糖派等,这些新品牌采取不同于老品牌的互联网思维和差异化概念,借助新营销、新销售渠道成功吸引了用户,也获得了诸如红杉、真格基金等知名风投的青睐。 不甘落后的老品牌爱慕、都市丽人、维多利亚的秘密等也纷纷打响了新一轮征战:推动产品品类和设计的革新,拉近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加速数字化转型。 争相讲述“科技故事” 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女士内衣市场规模已达到1663亿元;此外,光是在2018年,女性内衣品牌就已达3000多个,但90%以上的品牌销售规模均在1亿元以下,规模销售超过10亿元的品牌寥寥无几。为此,各品牌不得不在产品上增加新的“噱头”——人们如今叫得上名号的内衣品牌,几乎都在宣扬“科技感”。 这一点,从一些新兴内衣品牌的公司名称上即可见一斑。如,Ubras隶属于彼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蕉内隶属于三立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名称上就已在强调“科技”概念。 在产品上,Ubras以无尺码内衣走红市场,其产品宣称“无痕无钢圈”,采用可拆卸式专利水滴杯垫,用日本点状胶技术来代替传统胶骨和车缝。蕉内则率先提出“无感内衣”概念,研发了无感技术、外印无感标签、无感托技术等,强调产品的科技感。 2020年底,蕉内还在深圳开设了首家“000号”线下体验店,整体门店空间以银色为主调,通过空间视觉及动线设置,传递品牌的未来感、科幻感、品质感。 女性内衣行业的老牌企业也没闲着,在讲科技故事这方面,它们已是老牌玩家。 据Euromonitor数据,2020年,中国女士内衣行业Top10企业中,爱慕和日本迅销(优衣库母公司)均占据了2%的市场份额。而早在爱慕成立之初,其科技故事就已开讲。 1991年,现任爱慕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张荣明研制出了一款超弹性记忆合金文胸底托。次年,张荣明以技术入伙的形式接管了北京华美时装厂,开始批量生产内衣,并在1993年正式推出内衣品牌“爱慕”。凭借“钢圈内衣”,爱慕迅速打开了市场并成为国内女性内衣行业的代表性企业。 今年5月31日,爱慕股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其招股书指出,公司拥有的专利显著多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汇洁股份和安莉芳控股。据了解,汇洁股份旗下有曼妮芬、伊维斯、兰卓丽等内衣品牌,截止2020年底,其持有14项发明专利,2020年研发费用为2408.82万元;安莉芳控股旗下包括安莉芳、芬狄诗等内衣品牌,截止2020年底其共有11项发明专利、54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8项外观设计专利。而截至2020年末,爱慕股份拥有100项发明专利、18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8项外观设计专利。 今年3月,日本迅销(优衣库母公司)旗下GU品牌宣布涉足用技术解决女性健康等烦恼的“FemTech(女性科技)”市场,开展具备吸水功能的无需卫生巾的内裤、调整身体线条的内衣类等相关业务,推出了吸水内裤等9款商品。 一度陷入经营危机的都市丽人也在谋求注入科技概念转型自救,在一些关于都市丽人的产品文章内,频现“黑科技”这样的字眼。今年3月,都市丽人在春夏新品发布会上,一口气推出了柔心杯、零感内衣、无尘棉家居服、高弹裤等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创新越来越被女性内衣行业所推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此前盛行的石墨烯内衣、量子内裤等“伪科技”产品。而目前各品牌所宣传的具备“科技”属性的产品,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也需要打个问号。 科技赋能转化为追求“悦己” 如前文所述,“女性内衣+科技”由来已久。不过,总体来看,如今,科技赋能女性内衣的侧重点已经发生变化。 早先,女性内衣更多是在“悦人”,追求性感,市面上充斥着聚拢式、塑形类产品,随着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悦己”观念建立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对女性内衣产品的需求也在变化,表现在对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内衣需求逐渐增大,对内衣舒适度的需求愈发强烈。同时,女性内衣市场的供给也愈发细分,进入了全系列、分龄化的领域。 因此,早期“女性内衣+科技”可能更倾向于塑形,比如,早年间婷美号称采用了高科技“八面弹”面料的“超级魔鬼瘦”款套装等。而现在,则是倾向于用科技助力提升舒适感,比如Ubras的无尺码内衣、采用独特创新科技凉感纱面料的小凉风内衣等。 “中国女性对于内衣的需求偏内敛,市场主流侧重塑形。但随着用户迭代,用户圈层呈现多元化,用户对于塑形体验和舒适感体验有了分化,让内外等新兴品牌在舒适感体验的细分上得以存活。”资深鞋服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 事实上,内衣作为一种关乎个人隐私的服装品类,原本社交属性并不强,但随着新消费人群的形成、新营销方式和新销售渠道的建立,内衣的社交属性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了新品牌的形成。回顾Ubras、内外、蕉内等新兴内衣品牌的发展,它们得以快速跑马圈地的缘由,无一不在于此。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充斥着新内衣品牌的各类营销,明星代言、网红安利和种草视频、文案,更进一步加速了新内衣品牌的传播,刺激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欲。 同质化现象依旧 然而,女性内衣产业发展到现在,从产品形式来看,虽然新兴品牌着力发展更注重舒适性的女性内衣,推出了一些差异化产品,但行业内同质化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首先,在新兴品牌之间,难免存在产品类似的情形。比如,虽然现在一提起“无尺码内衣”,消费者可能最先想到的就会是Ubras,但其实,现在有无尺码内衣产品的品牌不在少数。内外推出的云朵无尺码系列内衣,在无尺码基础上还区分肩带设计;蕉内在无尺码基础上做出可调节、有承托、显身材等功能。 再如,Ubras有适合夏季穿的“小凉风”内衣,内外、蕉内同样有凉感内衣。 可见,现在的女性内衣品牌们,虽然都在大讲科技故事、讲产品研发,但没有哪家真正地建立了技术壁垒。 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女性内衣赛道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除了爱慕、都市丽人、维多利亚的秘密、Ubras、内外、蕉内、黛安芬、华歌尔等国内外内衣品牌同台竞技,优衣库、Zara、热风等快时尚品牌,以及耐克、lululemon等一些运动品牌也在进军女性内衣市场,不断分走客源。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底,中国内衣消费需求量突破170亿件,整体市场规模达到4400亿元;另据欧睿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女士内衣市场规模接近1700亿元。数千亿市场规模下我国内衣行业格局却极为分散,这是新老品牌的机会,也是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