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日,刘峥在察看选育的茶树苗生长情况。 3月23日,大雨初歇的武夷山云烟氤氲,新绿重重。再过半个多月,14.8万亩的武夷山春茶将开采。 位于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地”核心区的星村镇里,永乐天阁茶业的刘峥在自家茶园中边查看茶树的长势情况,边不停接打电话。 “3月初,各地订单就陆续来了。出乎意料,虽有疫情,但和往年同期相比,订单反而增加了。”他告诉记者,往年3月多是茶叶销售淡季,今年由于疫情,茶客们更多时间待在家里喝茶,茶叶消耗量大增,物流恢复后,生意“逆势上扬”。 除了忙于销售,刘峥更多的精力用于迎战即将到来的采茶季。“春茶开采,我们准备好了。”他说,“我家的凤凰水仙(品种)在清明前3天左右就可以采摘,是武夷山岩茶产地中最早开采的品种之一,其他品种的采摘期也近了。” 刘峥的茶厂就在茶园边。春风吹开云雾,漏下一片阳光,制茶筛、开青弧已经在场院里铺开。“难得有日头,要抢时间清洗晾晒这些竹器。”他说,厂里的工人已经来了8个,这几天忙着清扫工厂,清洁揉捻筛、炒锅等手工制茶设备;电路和综合摇青机、烘干机等机械设备已经检查调试好;竹炭、木炭和生物颗粒燃料等,已经备得足足的。“感谢政府支持,为了不影响制茶季,政府让本地10多家燃料厂都尽早复工了。”刘峥说。 在武夷山的正岩产区内,刘峥家拥有将近200亩的山场。采茶时节,需要40多名采茶女工,和机械并用采摘。多年来,采茶工人十有八九来自江西,此次疫情给用工带来了变数。“这是今年茶企遇到的普遍问题。我们提前做好了预案,尽量找本地或附近的工人。”他说,若人手有限,大面积种植的水仙、肉桂等品种,可以采用机械化采摘;小面积种植的品种则由人工错时采摘。 刘峥已经准备好在茶叶开采前,包大巴车去浦城接采茶工。“本地的茶人也谈好,如果谁家缺工人,也可以互助共用工人采摘,或者代加工。”他说,“我们设备、燃料和人手等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采摘期到。这一季的茶叶生产情况,相信和往年别无二致。” 今年也有新变化。茶厂刚来的新家伙,让刘峥非常得意。 “我们升级了设备,这台热风炉刚送到厂里。”他告诉记者,用热风炉替代传统的木炭加温,操作简便,又环保,不仅适应茶产业清洁化改造的趋势,还能让摇青桶、摇青间的温度更可控,帮做茶师傅提升茶品质。 “疫情期间宅家,创新不能停。”刘峥说,虽说父亲刘锋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但在传承之外,父子俩也一直在求新求变。 刘峥介绍说,茶叶的传统做法是按时令、区域进行采摘和制作,制茶讲究气候,最喜选择晴朗、吹北风的天气采摘茶叶,但天气难以精准预测,“今年,我们想换个思路,根据天气和茶树种本身的特性,选择不同的采摘标准和相应的制作方式”。近年来,在武夷山广泛种植的金观音茶树种,一般制作成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的采摘最佳标准为开面采3~4叶;若在一叶一芽时遇到适合的天气,就可采摘制成绿茶,能达到色绿、花香显、味醇厚;在两叶一芽时,选好天气采摘制作成武夷红茶,能出奶油香和花香,汤色金黄明亮……灵活采摘,灵活运用中国六大茶类的传统技艺,或可带来更好的收益。 “作为茶叶的制作人,有这么一段时间静心思考,如何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制作技艺和多元化制作方法,不失为一个好机会。”刘峥说,“本地许多茶叶销售企业和门店也都在求新求变。天气晴好,各个茶山都有人在做直播,疫情倒逼着茶商都学着直播,寻找销售新渠道。” 检查完茶厂的新设备,刘峥绕到山背后,查看错落的60多棵小茶树。这些茶树都挂着标签,是刘峥和父亲选育的新品种。“这几天正是出芽的时候,每天都要观察、记录每棵树的发芽期和发芽状态。”他指着其中一棵出芽特别多的茶树说,这几棵树从茶果种起,已经4年了,像这棵的表现就比其他优秀。这些年来,父亲和他坚持从各大山头收集茶籽,通过播茶籽的方式选育新品种,每年对茶树的生长情况、抗虫害能力、产量高低和单品类制作品质优异程度等进行详细记录、统计和比对,尽力发现更有益的茶树品种,“茶种的创新对整个茶产业来说太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