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品牌部 > 全福游 > 正文
京韵何以悠扬
2024-12-16 17:47: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娜

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剧照 (福建京剧院供图)

福建京剧院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在巴黎中国戏曲节荣获“塞纳之光”奖

东南网1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邓斯妮)“咚咚隆咚——锵!”京韵锣鼓一起,中国超级IP孙悟空再次受到全球追捧。

当地时间11月10日,为期5天的第九届巴黎中国戏曲节在法国圆满落幕。闭幕式暨颁奖仪式上,经中法两国艺术家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选,福建京剧院京剧电影《大闹天宫》荣获“塞纳之光”奖。古老的东方戏韵跨山越海,在世界“浪漫之都”的塞纳河畔悠扬回响。

借助新技术条件下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大闹天宫》尽显京剧武戏之美。公映以来,《大闹天宫》已先后荣获第14届加拿大中国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鹤奖“艺术贡献奖”、第16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年度最佳戏曲电影”、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第3届中国戏曲电影展“优秀戏曲电影”“优秀改编戏曲电影”、福建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等荣誉。

从舞台到银幕,《大闹天宫》各擅胜场。“‘先有舞台版,再有电影版’是项目启动之初就定下的方向,为的是让电影版创作更加适应京剧舞台的艺术呈现。”福建京剧院原院长、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制片金于贤表示。

国粹创排缘何落地福建?

今年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本届巴黎中国戏曲节是近6年来在法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戏曲盛会,共举办剧目展演、戏曲展览、戏曲电影展映、戏曲讲座等活动16场,吸引了大批法国民众到现场领略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搭建了促进中法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情感交融的重要平台。

京剧电影《大闹天宫》是国家重点文化项目“京剧电影工程”21部作品中唯一一部京剧武戏,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电影局和省广播影视集团指导下,由福建京剧院与福建电影制片厂、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共同出品。福建京剧院于2017年12月完成舞台版创排首演,2018年6月完成电影版拍摄任务。2020年9月,影片在全国公映。

“福建与京剧武戏有着很深的渊源。福建京剧院向来有着擅长武戏的传统,创院之始,便有李盛斌先生这样的京剧武戏泰斗为剧院沉淀了深厚的武戏传统,其子李幼斌先生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排出享誉国内外的京剧《真假美猴王》。”福建京剧院副院长吴建忠告诉记者,“福建京剧院的‘猴戏’有源可溯,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我们到今天已培养出7代武生‘猴王’,个个技艺超群。”

《大闹天宫》的创排志在振兴京剧武戏。“让国粹阔步世界舞台,光靠一个院团不够,需要强强联合,汇集各方的才华与力量。”金于贤说,为了排演好这出戏,《大闹天宫》汇聚了京剧界的顶尖班底,在“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专门成立的《大闹天宫》剧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协调下,多名武戏泰斗以及全国京剧专家就《大闹天宫》的剧本创作、舞台呈现、表演风格等展开研讨。

“《大闹天宫》的主创和指导团队堪称‘豪华’级别,李幼斌、杨少春、张四全、张关正、赵景勃、叶应援等京剧界泰斗级人物齐聚一堂,而影片导演程箓本就出自福建京剧院京剧世家,在戏曲、影视界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舞台和片场经验。”吴建忠告诉记者,京剧电影《大闹天宫》由著名戏剧作家翁偶虹先生执笔,在京剧名家李少春先生上世纪50年代《大闹天宫》的舞台编排基础上创作而成。在省委省政府和“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的推动下,福建京剧院牵头在全国11家院团挑选出武戏精英,组建了一支高规格团队,“打”出了国粹京剧的新实践。

多“角儿”合演孙悟空,是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创排上的最大亮点。为充分展示武戏之美,“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和主创团队在全国中青年武生中遴选“猴王”。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王璐、福建京剧院的李哲、北京京剧院的魏学雷和詹磊4位“猴王”最终脱颖而出,在各自的场次里各显其能,展现“猴王”不同的性格特征。

既然是京剧电影,那么其艺术性也必然要区隔于其他电影作品。《大闹天宫》以京剧武戏独特的技巧语汇、跌宕的艺术节奏来构成生动、风趣、惊险、瑰丽的舞台演出,用翻、打、跌、扑、舞等各种技巧身段,突出塑造孙悟空幽默风趣的猴王形象,技巧性、观赏性、娱乐性与观众的审美极为一致。

方寸舞台如何与光影融合?

当国粹邂逅光影,从舞台到银幕,演绎的空间、叙事、媒介等层面上各有不同,如何借助新技术条件下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大闹天宫》的京剧武戏内核?出身于京剧世家的导演程箓从影片开拍起,不断在“破圈”和“守圈”中找寻平衡。

将原本长达2小时10分钟的舞台版浓缩成1小时40分钟的电影版,这是最让程箓纠结的地方。“我从小学戏,深知戏曲演员有多么的不容易,每一个身段亮相、每一套把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我感到删减的不单单是戏,更是每一个演员为这段戏付出的辛勤汗水。”程箓在与团队商讨多次后形成共识:京剧电影既要尊重京剧艺术规律和行当特性,也要符合电影的逻辑和审美。

依据原计划的分镜头,程箓拍摄完所有的素材。在剪辑后期删减原剧中的一些换景、气口等桥段;同时借助平行蒙太奇等电影剪辑手法,对个别场次的武戏进行重编,让一部分情节并列进行,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京剧的传统表现形态,又使电影风格叙事更为紧凑流畅。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认为,电影是一个载体,可以承载任何一种艺术,我们可以把戏曲打散,再重新组装,在还原京剧精髓的同时,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影院观众忘记时空束缚,感受如临现场的冲击力。”程箓回忆起当年拍摄情景,“曾经为了拍好一场戏,三天三夜没睡觉。”导演和京剧演员的双重身份让他拍京剧电影有些优势,但正因为他熟悉京剧,更担心拍不出国粹的魅力。

谈及第一次进影棚,四位主演中唯一一位福建本土演员李哲坦言:“在剧场里有上场门和下场门,然而到了设在漳州的摄影棚后,多机位拍摄让我感到有些蒙。”

区别于剧院舞台表演,电影《大闹天宫》在拍摄时,为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一个镜头往往得经历无数次的“重拍”。“在舞台上,我们通过戏曲的四功五法来完成舞台情境和情感表达,进场包含角色情绪在内皆有程式,而电影拍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中断让我们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李哲说,对于习惯于单次演出整本戏目的演员来说,拍摄角度和情绪的连贯性无疑考验着武生们的演技。

对此,都曾在京剧舞台上出演过“孙悟空”的金于贤和程箓,与众多艺术指导现场指导,老“猴王”带新“猴王”,让武生演员们迅速适应棚内环境,将精致雅正的艺术全身心融汇于光影之中,为电影质量提供了艺术保障。

“电影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将很多舞台上观察不到的细节放大,让观众通过镜头的转移,近距离地欣赏到演员细腻的表演。”程箓说,不过,在优点被放大的同时,舞台上的瑕疵势必也将被放大,这就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拍摄前期,导演组便反复地和演员沟通拍摄时的表演要求,要求演员反复地回看自己的样片,让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问题。

同时,结合数字技术电影科技手法,《大闹天宫》将京剧舞台表演与电影技术充分结合,加强了整体的视觉冲击。如在“马监训斥悟空”桥段,在孙悟空的心理活动中,通过动画设计增加了一段内心对话,让整体“猴戏”的俏皮更显张力。在金于贤看来,“不多不少”的科技含量恰到好处彰显了艺术本体的“戏剧性”。

国粹之美始于颜值、忠于文化

艺术无国界,不同艺术形式的广泛对话、碰撞与交汇,是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趋势。

“记得有那么一回,我应邀参加了一场在吉隆坡一所电影学校举办的展演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踊跃提问,他们对京剧唱腔的发声技巧、京剧服饰之美,以及影片中巧妙的平行设计等问题充满了好奇。”程箓回忆道。

传统经典剧目韵味悠长,通过舞台科技与艺术的现代融合缔造出新的文化产品,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折服,宛如春风拂面,令人耳目一新。而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创新,外部视觉形式如何更新,传播载体如何改变,京剧电影《大闹天宫》的本体精神从未变过,依旧是“始于颜值,忠于文化”,在传播有效抵达受众的过程中,不断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从‘各美其美’到‘美人之美’,就能在‘美美与共’中促进世界文化艺术多彩绽放。”作为出品方之一的福建电影制片厂,在全国电影厂中是“小”而“精”的代名词,规模不大,但始终坚持在生产创作的最前沿,创作了一部部耳熟能详的影片,屡获国内外大奖和观众赞誉,是名副其实的“小厂扛大旗”。

京剧电影究竟该拍成什么样?福建电影制片厂副总经理、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制片人吴增仙分享道:“在尊重舞台艺术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素配合和有机融合,增加影片观赏性,让观众在体验影视技术震撼的同时领略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从而记录经典、传承经典、演绎经典,让经典更经典。”为此,制作团队借助高科技电脑特效、声音剪辑等电影技术,营造恢宏气势,强化突出演员“手眼身法步”等心理变化细节,不断拓宽内容与技术的创新边界。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在传统京剧伴奏中结合了双排键等西洋乐器进行音乐编排,更好地展示和渲染出舞台上看不到的细节部分。“影片的音乐采用了30人的民族大乐队,既保留了传统曲牌,又贯穿了新曲子。除预先录制的曲牌音外,打击乐均现场伴奏、后期录音,以增加音效的厚度感和层次性,更好地展示和渲染出舞台上看不到的细节部分。”福建京剧院鼓师孔啸龙说。

“不仅如此。针对京剧唱念当中的尖团字音问题,现场配音老师手握词典现场查阅,保证演员发音的准确无误……”程箓告诉记者,《大闹天宫》全体主创本着尊崇传统、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在国粹艺术现代叙事上大胆尝试,让京剧艺术从皮相之美到魂相之美丝丝相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