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全记录> 闽台交流 > 正文
泉州:倾力打造台资聚集区
www.fjsen.com 2009-04-09 21:01   来源:本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日报记者 阮锡桂 新华社记者 项开来

3月24日,位于惠安县黄塘镇的泉州台商创业基地内,一片繁忙,3幢33层的汾阳国际大厦正在加紧建设,26层的泉州台资企业协会大楼将要动工。

泉州台商创业基地是泉州市首个专属台资企业的投资聚集地。建设完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占地4平方公里,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中型现代化工业基地。基地首期开发的1500亩工业用地已经摆满项目,入驻台资项目32家,其中8家企业已投产,其他企业将在今年底全部投产。

这个基地是近年来泉台产业合作渐入佳境的一个例证。去年以来,以打造祖国大陆第三个台商投资聚集区为目标,泉州加快台资大项目的引进,泉台经贸合作呈现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提升优化的趋势,当年全市新批台资项目、投资总和、合同台资均增长一倍多。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301个,投资总额20.49亿美元,合同台资16.6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98亿美元,大批新项目正在报批中。

1年超24年:

新的“泉州速度”

2007年初,泉州市提出,将泉州打造成继东莞、昆山之后的祖国大陆第三个台商投资聚集区。

围绕这一目标,泉州市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对台招商选资和投资载体建设上,台商在泉州投资额开始了超常规增长。去年,泉台经贸合作签下了约300亿元的巨单,1年签约额就超过了过去24年的总和,创造了台资聚集的“泉州速度”。

2007年1月17日,是泉台经贸交流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这一天,总投资达23.2亿美元的泉州和谐光电科技项目、晋江和谐光电科技项目、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8亿美元,可带动下游产业年产值200亿元,泉台经贸合作迎来了大项目时代。

新一轮泉台产业合作出现两个转变:

一是台资规模越来越大,一个项目的台资额相当于以前几年引进台资的总额。和谐电子、长照光伏、晶蓝光电、长照科技等已开始在泉州投资建设大型光电企业,还联合组建了“中华光电产业联盟”,力图将泉州打造成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光电产业生产基地。

二是高新产业越来越多。目前进入泉州的台资已从初期的以农业、制鞋、服装、石材等传统产业为主,转向了以光电、石化、机电一体化、造船等产业为主,泉台产业正实现全方位对接。

去年12月,2007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在泉州成功举办,共签约项目92个,投资总额达145亿元,拟利用台资19.3亿美元,不少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去年11月,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泉州成功举办,茶业投资和订货合同签约总金额达41亿多元人民币,利用台资3亿多美元,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取得了新进展。

去年以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关中分别率团来泉州考察石油化工和其他产业发展状况,探讨泉台产业交流有关事宜。台湾长荣、国泰人寿、和谐光电、光伏电子、台达电子等台湾知名企业的业主和高管人士先后来泉洽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泉州已签或即将签约的台商投资接近40亿美元。

改善环境:

泉州成为“值得推荐城市”

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产业发展轨迹相似,经济互补性极强,又有地缘、人缘等优势,产业合作前景广阔。早在1983年,泉州就迎来了第一家台资企业,之后两地商贸往来从未间断。然而,由于投资软硬环境不太理想,泉州吸引台资一度遭冷遇,而深圳、东莞、上海、苏州等地却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首选。

台资的舍近求远,使泉州处于尴尬境地。

泉州人认真反思。市里先后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到江浙等地学习取经,在与其他台资聚集地的对照比较中反复寻找差距,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并邀请台商参与制订优惠政策,进一步创造低成本、高效率、公平和谐的投资创业环境。

首先,泉州大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2006年7月31日,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市直42个部门536项审批服务项目统一进驻。复杂项目审批时限从178个工作日缩短到37个工作日以内,一般项目从118个工作日减少到25个工作日以内。

同时,经常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帮助台商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出台了《关于鼓励台商投资的若干意见》,从产业规划、项目用地、政策优惠、金融支持、企业扶持、规费减负、权益维护、服务机制等11个方面作出规定。此外,行政服务中心、海关、公安、工商等部门也出台相应的便利措施,支持和推动泉台产业合作和贸易往来。

一番努力,成效开始显现。在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2005年和2006年发布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泉州市连续两年被列为“值得推荐城市”。

先行先试:

打造全国新台资聚集区

“值得推荐城市”,拉回了众多台商投资的目光。

在泉台产业合作中,泉州市不断先行先试,为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打造台资集聚新载体。通过建立“台湾学者(泉州)创业园”、“台商创业基地”、“海峡两岸(泉州)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海峡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各种载体吸引台资来泉创业。目前,泉州出口加工区已经获准设立并开展对外招商,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正在积极申报中。

探索对台招商新模式。位于惠安的台商创业基地,由惠安县政府统筹规划,惠安县汾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与管理,并与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建立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了由民营企业负责投资基础设施、台资企业协会负责招商的先例,探索出了一条“以台引台”招商新模式。

按照“以台引台”招商新模式,去年6月,惠安县启动了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基地由惠安县政府与台资企业——泉州绿谷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县政府负责总规审批、红线外配套、征地拆迁、项目准入、协调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投建投产,绿谷公司负责编制总规详规、招商引资、内部配套、日常管理。目前,基地首批5个项目已经奠基开工。

建设泉台合作新平台。去年年底,2007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举行,成为泉台产业合作招商引资的新平台。此前,在泉州举办的“茶博会”、“海博会”、“鞋博会”“农展会”等品牌展会中,都有规模宏大的台湾馆、台商专区,五大展会签约项目拟利用台资额超过百亿元。泉州市今年将组团到深圳、东莞等台商密集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力争在引进台资电子信息、修造船、机械、石化、物流产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为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泉州市近期出台了《泉州市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引导泉州加强和台湾石化、机械、光电、信息、纺织等重点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对接。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