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全记录> 区域合作 > 正文
闽粤赣十三市合唱"海西曲"
——访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办常务副主任许青松
www.fjsen.com 2009-04-11 13:37  记者 林世雄 来源:本网    我来说两句

今后,厦门的港口将拥有更为广阔的腹地,而赣州的企业将无需再到厦门港办理卸箱、报关、检验检疫等一系列手续,可在家门口就能直接从无水港内将集装箱装上火车,运抵厦门港后直接登船出海。3月底,厦门市和赣州市在赣州签订了《关于加强两地口岸合作,推进赣州无水港建设的协议》。这是两市为寻求共赢,跨过崇山峻岭的又一次握手。

“闽西南、粤东、赣东南十三市已进入紧密型、实质性区域合作阶段。”日前,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办常务副主任、厦门市经发局副局长许青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年,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在交通、旅游、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战略地位无可替代

闽西南·粤东·赣东南经济协作区(简称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是中国确定的八大经济区域——东南部沿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经济协作区由福建省的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广东省的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梅州市、汕尾市,江西省的赣州市、抚州市、鹰潭市等三省十三市组成。其中,厦门和汕头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中的两个,漳州市、泉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均是中国东南部沿海开放城市和港口风景城市,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区域之一 。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的论述,以及推动区域协作的要求,是十三市区域合作的行动指南。许青松说,海峡西岸是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是海峡西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海峡西岸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许青松介绍,协作区形成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合作成果,具体表现为,以共同建设海峡西岸的新理念的区域交流互动更加紧密;以交通基础设施共建为主线的协作得到快速发展;以项目对接为主的产业合作促进产业链逐步延伸;以统筹区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战略任务的山海协作硕果累累;以构筑城市群为目标的都市圈、都市链进一步拓展;以促进商品大流通为合作目标的共同市场建设得到稳步推进;以无障碍旅游为发展方向的旅游合作不断创新等等。

近年来,协作区对台贸易迅速发展,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合作试验区不断扩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取得新的突破。实践证明,闽粤赣经济协作区已成为一个战略地位无可替代的区域。

三个上升和五大机遇

许青松说,由于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区域合作的更高定位,所以区域合作从目的、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重大转变。集中体现在“三大转变”,“三个上升”上。

所谓三大转变,一是区域合作的目的,已经由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扩展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二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已经由生产要素移动和优化配置,转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领域合作;三是区域合作形式,已经由政府宏观指导,个人、企业、行业协会参与,转变为政府的行为、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社会协调发展。

所谓三个上升就是,区域合作,已经上升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上升到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积极广泛参与的层面,上升到多部门宽领域全方位合作的层面。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把支持海峡西岸发展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一五”规划。 面对新形势、新发展,许青松表示,当前应把握好五个机遇。一是把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时代潮流的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二是把握中央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机遇。国家经济四大格局中,十三市处于东部率先发展共振极;三是把握中央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的机遇;四是把握中央发挥经济特区重要作用的机遇。厦门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要发挥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五是把握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十三市要发挥对台的优势,加大对台的交流与合作。

2008年4月9日报道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