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从"好口子"到"海西桥梁"
深度对接,小城市要搞大物流
来自南平的潘中旭,是鹰潭花园国际酒店的董事长。在他的办公室里,可以眺望蜿蜒穿城而过的信江河,不时听到城郊鹰厦线上列车的汽笛声。信江河经鄱阳湖而入长江,百年不变,见证了鹰潭近年来的发展巨变。
“随着海西的崛起,作为江南交通枢纽的鹰潭,会日渐成为海西与内陆腹地联系的重要桥梁。你说,酒店还会没生意吗?”尽管2005年才在鹰潭有了自己的实业,但潘中旭对鹰潭并不陌生,“以前福建人外出打拼,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或者西进,坐火车都要经过鹰潭。那时的鹰潭,地面坑坑洼洼,哪里像个城市?”
“毫不夸张地说,在鹰潭行行都有像潘中旭这样福建客商,处处都有海西的印记。”鹰潭市福建商会会长陈标贤颇为自豪地介绍,闽商在鹰潭投资的企业有350多家,涉及房地产、酒店、超市等领域,鹰潭市仅有两家外地商会,福建商会就是其一。
在鹰潭人眼里,信江河夜以继日,她的流动不会变;交通枢纽日复一日,她的流动不能变。但是,鹰潭要在不变中求变,这就是借力海西科学发展的平台,让小城市有大作为。
铜是鹰潭产业的最大特色。依托江铜,服务江铜,鹰潭市提出了建设“世界铜都”的战略,即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铜产业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
鹰潭市招商协作局副局长邹韶山说,随着铜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落户鹰潭的70多家铜加工企业有不少就是闽资企业。“更难能可贵的是,福建一些涉铜企业开始与我们合作,初步形成产业链。比如,和泉州九牧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龙岗工业新城建水暖卫浴工业园,以海西的品牌和鹰潭的铜业资源强强联手。”
“大物流,一样要借力海西。”邹韶山说,把鹰潭铁路编组站经营好,让鹰潭成为海西物流的重要桥梁,这一优势不会改变,福建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深水岸线资源富甲全国,这一优势也不会改变。海铁联运无疑是最优选择,况且鹰潭自身还有铜产业的大物流,物流业一定能发展壮大。
当地媒体报道,去年鹰潭与厦门合作启动的国际港铁联运,对推动鹰潭乃至赣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鹰潭市实施大物流发展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旅游合作,是鹰潭市旅游局局长黎云积极推进的大事。2006年,鹰潭与南平等地签署协议,联手构建无障碍旅游圈,旅行团和旅游车异地享受同城待遇。素有“千古名岳,道教仙山”之称的龙虎山,是鹰潭打造“大旅游”的依托,但与福建的武夷山、泰宁相比,鹰潭旅游开发起步晚,发展要向福建“借智”、取经。
或许由于鹰潭与福建前沿还有着不变的情缘,而今,他们期待依托这个平台,在不变的情缘上加入求变的商缘,为祖国统一大业再作贡献。吴晓军道出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正全力打造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热地。这种转移是合理、有序的。比如说,一家制鞋企业一年纳税一千万,我把它引到鹰潭来,确保这么多的税收返还给你。再比如说,能不能利用福建对台的‘五缘’优势,引台资来鹰潭,成立鹰潭—泉州台商投资区,利税再共享。这些模式都值得探讨。”
临别鹰潭的那个夜晚,记者逛了一圈过去鹰潭仅有的交通路。这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南与火车站近在咫尺,北与鹰潭公园相距不远,马路上人来人往,脚步匆匆,许多海西的服装鞋帽品牌专卖店特别显眼。我们相信,鹰潭,这座“海西桥梁”,将更加通达,更加繁荣。
福建日报记者 潘贤强 薛希惠 谢振华 鹰潭日报记者 林卫东 朱友林
2008年7月13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