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惠凤,泉港区峰尾镇诚平村人,原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渔民,这几年,赶上泉港大开发大建设的好时机,成为一个港口工程船队的总经理。这几年的变化,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峰尾镇原来是渔业重镇,1974年我刚满16周岁,就下船讨海当起渔工。当时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海上风高浪急,渔船就像树叶一样在风口浪尖颠簸,十分危险。同船的10多名渔工挤在四五平方米的船舱里吃饭睡觉。终日在海上奔波,也只能让全家人过个温饱。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福建炼油厂等石化企业和码头的开发建设,很多海域、滩涂被征用,海洋资源一直在衰退,渔业产量每年都在下降,峰尾的许多渔船都停产了,我也失去了工作。
我是个“讨海人”,离开海无法适应。1993年4月,我们开了家庭会议,决定集资买挖壳船,挖掘壳砂卖给项目工地当建材。我们发动亲友筹集了60多万元买了一条挖壳船。由于泉港项目建设需要,壳砂销路很好,很快就收回了成本。可是,壳砂资源有限,一段时间就会开发完的。我就琢磨着,肖厝港是一个天然良港,今后进出的船舶会很多,港口服务业肯定大有作为。于是,在老父亲的支持下,我又陆续筹措了几百万元资金,购买了五六艘泥驳船、抓斗船等工程船,成立了海鹏实业公司,从事码头航道清淤疏浚服务。
随着海西战略的实施,2005年7月,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动工建设。2006年初,肖厝港被定位为湄洲湾主枢纽港的主体港区,泉港发展迎来了黄金期。七八个万吨至10万吨级的码头泊位同时动工建设。家乡热火朝天的开发建设坚定了我发展的信心。于是,我又筹措3000多万元,陆续购买了大型工程船舶七八艘,公司业务也从肖厝港的南埔电厂5万吨码头、肖厝码头岸壁工程、泰山10万吨石化仓储码头,逐渐拓展到泉州、福清、厦门等地的一大批海西沿海重点码头工程。
目前,公司拥有各类工程船舶16艘,固定资产5000万元,年纳税100多万元,业务涉及港口疏浚、围垦回填、港池基槽开挖等范围。而且,还解决了200多名峰尾失业渔农的就业问题。
从前,我们一家8口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旧厝;今年12月,我们公司6层楼高,3000平方米的新办公楼竣工。从前,我们依靠小小的渔船讨生活;现在,公司拥有了庞大的工程船队。变化真是太大了。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这样的变化随处可见。泉港从以前的农村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国内外的石化港口项目一个接一个地落地生根,新修的水泥大道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不断冒出,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转产农民都在这几年进城过上了好日子。
我相信,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肖厝港等全省对台直航港口的码头泊位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我们公司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契机。下一步,我准备购买货船发展海上运输业,进一步提升公司产业空间。
泉港区海鹏实业公司总经理 林惠凤 口述(2008年12月26日)
(郑伟伟 肖咸强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