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4日,中国国民党台中市委员会赴厦参访团一行23人,专程来到厦门开展党际交流。参访团团长、中国国民党台中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逸华感慨道:“有位台商跟我们说,20年前他来厦门投资时,感觉厦门比台中落后20年。可如今,厦门超越台中至少10年。这次到厦门参访,深感其言不虚。”
昔日海防前线 今朝开放前沿
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厦门是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的海防前线,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厦门拉开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序幕。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厦门终于向世界推开了封闭30多年的大厦之门,“白鹭”终于展翅高飞——
1981年10月,随着开山的一声炮响,厦门在湖里兴建2.5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
1984年3月,国务院决定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厦门岛(包括鼓浪屿),并逐步实行自由港的部分政策;
1988年4月,国务院批准厦门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又先后批准厦门经济特区及市辖海沧、杏林、集美为鼓励台商投资区;
1994年,全国人大授予厦门在特区范围内制定法律规章的权力。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以来,厦门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探索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新途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从1981年的7.41亿元跃升到2007年的1387.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5.7万元;以占全省6.5%的常住人口和1.3%的土地,创造出占全省15.3%的生产总值、27.1%的财政收入和53.4%的外贸出口总额,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昔日无法相见 今朝往来井喷
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祖国大陆探亲。自第一批台湾同胞踏上祖国大陆以来的21年里,厦门充分发挥“五缘”优势,积极拓展“六求”作为,努力“先行先试”,成为海峡西岸对台交流工作的示范和榜样,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7年4月19日凌晨,厦门轮船总公司“盛达”轮,从东渡码头出发,直奔台湾高雄港。这是两岸隔绝48年后,海上货轮直航台湾的破冰之旅。
2001年1月2日,厦金实现直航。
2005年春节,两岸台商包机直航,厦门航空参与执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