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宝岛 新华社驻台"解禁"等了三年
www.fjsen.com 2009-05-13 16:06 记者 刘宗荣 来源:本网 我来说两句
2005年7月4日下午16:30分左右,人民日报、新华社两家媒体记者先后抵达台北。人民日报驻点记者王尧(右)、王平。
新华社记者陈键兴(右)、秦大军。 从2001年首度赴台驻点到2005年突然被驱离,再到如今的重返宝岛,新华社恢复在台驻点已然成为两岸新闻交流的风向标 2005年6月30日,台当局“陆委会”正式通过“恢复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两家大陆媒体在台驻点案”,同时台“新闻局”还宣布将放宽大陆媒体在台驻点记者在台停留时间,从现行的1个月放宽到3个月,并且将首度开放5家大陆地方性媒体申请在台驻点。据此,曾经数次赴台采访的陈键兴,将作为“解禁”后的首批新华社记者再度赴台驻点采访。 “如果说第一次赴宝岛台湾驻点采访,是怀着一种即亲切又陌生的感觉;那么希望此次再度入岛,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和报道台湾。”在陈键兴看来,这个消息并不意外,根据形势发展“是必然的”。他很快就得知了自己被选为派驻台湾记者的消息,并开始着手准备行装,申办手续。同时,他还抽空通过电话在台北一家宾馆预订了房间。 出发日期选定在7月4日。同一天,两岸周末包机正式起航,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也同时出发。和以前一样,他们选择了经香港转机。北京—香港—台湾,相对固定的航线几乎是之前所有大陆记者赴台的必经之路。 中断3年后,重新开始 2005年4月10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驻点记者突然被中止了入岛许可。 当时的新华社在台湾驻点记者赵丹平回忆,早上6点多钟,她就在当天出版的台湾《联合报》上看到了相关消息。这篇题为《新华社人民日报我中止来台驻点》的报道,刊登在该报第二版的头条位置上。报道称,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将“暂停发放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的入岛许可”。之前,大陆记者入台驻点采访,需要由《联合报》的记者代办相关许可手续,每月一次审批。停止发放这种许可,意味着大陆记者驻台采访不再被允许。 大陆媒体用了“悍然”一词形容台湾当局的举动。台湾相关部门则陆续发表声明,认为这两家媒体“报道方式偏颇,有刻意误导大陆民众之嫌”。而赵丹平回忆,事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 “其实整个事件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当时的陈水扁当局需要找个借口,收紧两岸关系,以便进一步朝‘台独’和‘去中国化’方向迈进。”赵丹平事后回忆说。 此后,正常的采访活动已经受到了干扰。之前赵丹平联系采访的一些政治人物,这时候打电话过去,都通过助手进行婉拒。而几名大陆记者自身,也变成了岛内媒体追逐的焦点,以至于“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一天,国民党高雄县妇女组织搞了一个农产品推介会,邀请国民党高层参加。赵丹平去采访,当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讲话过程中,身边一个记者突然轻声问她:“你是新华社的记者吗?”赵丹平“非常轻微地点了一下头”。瞬时,周围的几架相机和摄像机刷地转过来对着她。结果,她只有硬着头皮,对着连战猛按快门,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而另一次,赵丹平去参加一次记者会,在楼下签到的时候,值班的人将消息通告到楼上。电梯一开,她被吓了一跳,门口一大堆记者,用“长枪短炮”对着电梯,拍个不停。“事实上,许多台湾同行都是反对当局这个做法的。”赵丹平回忆,当时,她的手机几乎被打爆,有一些事先并不认识的媒体人士,打听到她的电话打过来,只是为了表达一下自己的支持。“他们应该是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吧。”赵丹平说。 时隔3年,新派的驻点记者陈键兴,也受到了一些“采访中结识的媒体朋友”的欢迎。到台北后不久,他们一起请他吃了顿饭。“当然,是他们自己掏钱的。”他补充道。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