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读者节> 我与福建日报 > 正文
第4版的情结
www.fjsen.com 2009-06-05 19:15  卢 腾 来源:本网    我来说两句

我当《福建日报》通讯员已有45年了,在各个版面上,长长短短的消息、通讯和文学作品都发表过一些,说来,我与第4版的情结最深。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副刊大都安排在第4版上。

1965年2月6日,春节期间,我在当时的文艺副刊“海潮”上,发表了首篇散文《山高春早》,平添了我节日的欣喜。那年,我刚满20岁,参加工作才2年多,也就是这篇短文在省报上发表,改变了我工作与生活的轨迹——我原在乡间的税务所工作,因这篇短文的发表,引起了县委领导的注意,将我调到县城的宣传部门工作。从此,我便与《福建日报》结下了半世情缘。

副刊的编辑,大都是我的良师诤友。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乡间学习写作,买不到稿纸,就用自己划框格的稿纸写稿,编辑发现后,意想不到给我寄来了稿纸,支持我写作。后来,我到省里参加创作学习班,辅导我的老师著名作家姚鼎生对我说,当年他在乡间当教师时学习写作,《福建日报》副刊编辑也曾给他寄过稿纸。1980年,我到北京参加一个文学讲习班,又收到副刊编辑寄来的稿纸,并鼓励我在京好好学习。

副刊的编辑,历来对作者的身份没有门户之见,对新老作者也不存在偏见,他们选稿用稿只认稿不认人,连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安排,也是从质量和需要上来编排的。1984年6月10日的“武夷山下”刊发了我的《小镇三拐》,这篇稿从寄出到发表,不到半个月时间,而且是刊登头条位置。随后,编辑寄来剪报,还附了一封信,对稿子作了肯定,也提出一些看法。先前,我与这位编辑并不相识,读了他的信,感动之情油然而生,从此,我们就成了朋友。

如今,这种好作风,副刊编辑一直留存着。我与他们都有10多年没见面了,但偶有稿件的事,电话联系,听到他们的声音倍感亲切。有时,编辑阅到我有特色的稿件,还会发来短信致意。就这样,第4版常常会给我送来喜悦和温馨。

2005年3月,我的散文集《山高春早》正式出版,20多万字,其中,三分之二的篇章就是我历年来发表在《福建日报》副刊上的作品。所以说,我是《福建日报》培养出来的一位作者。

多年来,我对《福建日报》一直存有感恩的心,尤其是对第4版,感情特别深。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