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赖文忠
初夏的日子,美丽的故事接踵而来。
5月25日,我省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口岸主管部门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口岸合作备忘录》,共建区域通关合作平台;
5月初,武夷山港务有限公司拿到了福州海关批准在当地设立海关监管区的批文,标志着公司“无水港”项目建设将开工。这个项目将把闽北和江西鹰潭、上饶、抚州等地货物集散到武夷山,直接报关、报检后装上集装箱,通过海铁联运直达我省沿海港口直接装船,不用在港口开箱,节省运输、口岸堆场费等成本;
5月初,福建和江西检验检疫部门协商同意,为鹰潭的江西铜业公司拆解铜废料、铜精矿从厦门进口建立“属地报关、口岸初检、异地拆封、园区清关”的通关模式,江铜进口的原料从厦门港上岸后,不用打开集装箱,通过海铁联运运到鹰潭后再报检;
……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海西战略定位之一是“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近年来,我省在海西建设实践中,与周边省份的区域大通关建设突飞猛进,一个连接两洲、辐射内陆的海西大通道正在加速构建。
海西有条件也有责任
为周边提供出海口
“加速区域大通关建设,是海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福建省口岸办副主任陈松青说,福建已拥有对外开放一类口岸11个,其中海港口岸8个;共有开放港区23个,开放泊位14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72个。“海西的港口资源是全国的,海西有条件、也有责任为周边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出海口。”他说。
“加速区域通关建设,也是海西建设自身的要求,是一个共赢的战略。”省外经贸厅厅长杨彪说,海西虽然天然良港众多,但港口要发展需要航线的支撑,而航线的开辟需要货物的支撑。加速区域通关建设,把周边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所需的物流吸引到海西进出,才能支撑起海西港口繁荣所需的货物量。
海西战略提出以来,我省与周边省份口岸通关的协作一直没有中断。2006年,闽赣两省签订了开展区域通关协作备忘录;2007年4月,包括福建在内的沿海部分省市口岸办,与中部6省口岸办签署了口岸大通关合作框架协议;同年“5·18”,海西综合通道推介座谈会在福州举行,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宁夏等省区口岸办负责人共济一堂,闽湘两省签署了开展区域通关协作备忘录;2008年,福建和宁夏跨区域口岸合作备忘录。
海西的口岸通关部门也在行动,主动加强关区、检区的内外合作,探索方便通关的更多合作方式。
“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是海关总署为支持海西建设在全国不多的几个地方推出的试点举措。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向属地海关申报,在口岸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福州海关关长李国告诉记者,从2006年至今,福州海关已与全国20个直属海关建立了区域通关合作机制,从2006年7月至2009年4月,福州关区共办理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进出口货物1447票,货值2.59亿美元。今年前4个月,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区域通关出口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4倍。
与海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相呼应,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则大力推动“直通式放行”等通关措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高玉潮告诉记者,近年来,福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检验检疫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广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等“三电工程”,以及检验检疫直通放行等便捷通关措施,使福建口岸成为内陆省份货物进出的便捷通道。今年初,检验检疫直通放行制度在全省全面实施,福建检验检疫局辖区货物今年约有30万批出口货物从厦门口岸出口,这项措施将直接为企业节约二次换证及相关费用3000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