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 互动故事 > 正文
张元锦:记者之路是怎么构筑的
www.fjsen.com 2009-08-21 20:46   来源: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我是1962年夏天从厦门大学中文系调到福建日报工作的。未跨进报社大门,就直接常驻在厦门记者站。那年夏天,是个不寻常的夏天,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叫嚣要反攻大陆,厦门形势异常紧张。为了激励群众斗志,粉碎敌人的反攻梦想,报社要我写一篇关于“英雄小八路”的故事。所谓“英雄小八路”,即1958年“八·二三”炮轰金门期间,厦门何厝小学部分小学生支援解放军作战的故事。接到任务,我不敢怠慢,立即行动。我在想,要写好这篇通讯,至少得采访几位“小八路”。可4年过去了,他们在哪里?据了解,他们有的仍在何厝乡,而大部分在其他地方,这得花功夫才能采访到所需要的素材,把文章写出来。我冒着烈日,两次到何厝乡采访何佳汝等人,一切都比较顺利,当然,还是少不了要流大汗。最难为的是采访已参军的黄水发,他所在的部队当时在哪里,经多方询问才知道:刚刚调防到石狮,具体地点不明。那怎么找呢?我没多想,立马赶到石狮去。石狮不大,可要找到部队并不容易,一来部队刚调防到那里,知道的群众不多;二来当时战备紧张,群众警惕性高,有的即使知道,也不轻易告诉你。我到时已近中午,找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找到营地。这时,我暗色的衬衫已被汗水湿透,背后还凝结了“白霜”。……采访工作结束后,我写了一篇题为《在斗争中锻炼成长》的通讯,在报上发表。“一字百滴汗”,可以看出,记者之路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三从事新闻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没能进入媒体工作,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我心中别说有多高兴!我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把任务完成好。”于是,我有了责任心,也有了正义感,心中升腾起一股股燃烧的激情,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对工作格外投入,也特别痴迷。

有了燃烧的激情,就会坦然去面对困难,并想尽办法克服。记得有一次,我与小翁外出采访一位女教师受委屈的来龙去脉。第一站到县城,当天晚上冒雨到一位同志家里,从侧面了解一些情况。结束时,走下楼梯,走出楼房,眼前一片漆黑,只能凭借着远处的微弱灯光向前走。只走十几步,没想到我一脚踩空,从一米高的地方跌了下去,左踝受了伤,站都站不起来,所幸的是没有骨折;不过,踝部已肿得像馒头似的,痛得要命,无法行走。到医院经敷药、包扎后,医生一再叮嘱要“卧床静养,不可走动”。这怎么行呢?第二天,虽然踝部肿痛得更加厉害,但我还是在小翁的搀扶下,一拐一拐地上了汽车,到乡下去采访。后来,又转到厦门了解情况,最终完成了任务,发了长篇通讯,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有了燃烧的激情,就会坦然面对危险。1962年夏天,厦门形势骤然紧张,有些人害怕,离开了海岛,我却一点也不怕,而是“心静如水”,又心怀激愤。我一次又一次地到前沿采访,看到不远处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门岛,心中只有忿恨,个人安危早就抛到九霄云外。还有那1981年9月下旬,漳州地区暴雨成灾,南靖县城已被洪水淹没,当地军民正在奋起抢救,福州空军也派出飞机支援。一天,福空宣传部领导邀我乘直升机前往采访,我满口答应。有同事知道了,好心地说:“乘直升机到灾区采访危险。”这倒是实话,可我还是去了。直升机飞到漳州地区上空,俯视大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浊浪滚滚。直升机飞得很低,有时几乎可触摸到机舱外的树枝,确实相当危险。可这时我心中只想到如何完成采访任务,哪顾得上想到危险?直升机在一座小山头的地瓜地降落,我抓紧时间,向聚集在那里的群众了解灾情……后来,我安然无恙地回报社,不久,一篇《天职》的通讯刊出了。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