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 内首页> 传承 > 正文
在报社熔炉里锻炼成长
www.fjsen.com 2009-08-21 20:43  张新陆 来源: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在吃透上头方面,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中央有什么新精神,报社会马上打来电话或召开记者会,及时向我们传达,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并落实到新闻报道中去;二是自己坚持天天看报纸、听广播,并加以研究,从中了解中央的最新精神,摸准当时的政治气候脉搏,使新闻宣传工作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经过学习、熏陶和磨练,不仅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我养成了一种习惯:一事当前,总要从政治上去考虑,总会从全局的高度上去思考,总能从群众的利益上去着想。这样,在人生道路上就有正确的航向,在工作中就有明确的目标;即使遇到政治风浪,眼前云遮雾盖,也不会晕头转向,更不会动摇,而是沿着自己认准的方向迈开坚实的脚步。

在吃透下头方面,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去了解情况,倾听民声,摸清民意,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新闻工作者要写报道,不深入实际,成天坐在办公室,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新闻来的,更写不出好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报道来。这是十分浅显的道理。报社领导一再要求我们这样做。为了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不辱新闻工作的使命,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像现在这样,出门采访有车坐,那时候到县以下采访,往往只能靠两条腿,二三十华里,六七十华里,甚至百把华里,都要靠双脚,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一步地登,脚底磨出了血泡,那是常有的事,可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在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采访中,我慢慢地磨就了一双“铁脚板”,也吃到了甜头,我的一篇篇报道就是在迈开双脚的情况下见诸报端的。

说实在话,我原先的写作水平并不高,这一点,我有自知之明。刚调到报社,我还担心能否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这对我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就加倍努力,刻苦学习。一是向老同志学习。他们有丰富的写作经验,我经常向他们请教;稿件写出来了,让他们先看,请他们提出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他们都乐意而又热心地对我加以指导和帮助。二是很关注自己见报的稿件,细心与原稿加以对照,分析编辑同志是如何修改的,琢磨着为什么要这样修改,这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三是向报纸学习,多看别人写的新闻稿件,研究别人是怎么写的;对新闻精品,我会剪下来,反复研读,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四是自己多写、多实践,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所在。比如游泳,理论学得再多,要是不下水,还是游不了,还会沉下去;写作也一样,要多写、多练习。我就是在多写多练中有了长进,得到了提高。

这是我在福建日报社工作中所得到的主要精神财富,我十分珍惜。这些精神财富,为我后来搞好党的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起了重大的作用。即使是退居二线,到省政协任常委兼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以及后来担任省关工委副主任兼宣传委主任期间,我仍然坚持“吃透两头”,一方面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一方面注意抓调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还写成文章,在福建日报上发表。仅1994年,我就在福建日报刊出了时评和评论文章十多篇,其中主要的有:《一项跨世纪的奠基工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重人才 强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重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三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值得倡导》等。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