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 互动故事 > 正文
徐庭盛:有一种感怀叫靠近
www.fjsen.com 2009-08-21 21:14   来源: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人生凡事“第一次”总是记忆深刻,和福建日报结缘,也许是缘起那第一则消息。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当了两年小学教师,1996年借调到政和县外屯乡党政办公室工作,从那时起,开始每天阅读福建日报,也尝试着动笔写稿,渴望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能上福建日报。1997年7月28日,福建日报刊发了我采写的《政和外屯乡领导为农民着想 推掉围墙建菇市》,这篇不足300字短消息的见报,成为我在福建日报的“处女作”,让我欣喜不已,更增添了兴趣和信心。这是我第一次向福建日报靠近,而且是决定人生一段时期,甚至是决定一生的靠近。

能成为福建日报的“一员”,是一种期待。记得我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就总是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记者。1999年,我为自己当“记者”做准备--自费参加人民日报社新闻写作培训中心的函授培训。当年我被借调到政和县委报道组工作,同时兼县委机关报《政和报》的编辑、记者。我跟随老组长范永光,蹒跚学步,从发表在报刊上两三百字的小小“豆腐块”开始努力奋斗。 2004年,我正式调到县委报道组,还参加了福建日报社举办的第23期通讯员培训班,就如驾驶员考了驾照--开始上路了。

成为一名新闻记录者是幸福的。翻开贴报本,看看自己采写的一篇篇消息、通讯和拍摄的一幅幅新闻图片,就像看到过去这些年走在山间田野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峡后自然村癌症高发,村民惶恐不安,我随专家“探秘”,去《破解“癌症高发”之谜》;东峰村农民蔬菜受冻,我拍下了农民忧愁的表情和技术人员《进棚“解”冻害》的身影;松源村村医《黄润明自掏腰包举办农民文化节》,我欣然参加;林屯村农民李荣定新的一年盼望《人情债少一点,农资价降一点》,我倾听他的诉说;《车潭农民领到第一本林权证》,我及时出现在发证现场;政和提出建设“中国菇县”,却《“中国菇县”不种菇了》,我探究其原因……新闻,像是号角,随时在吹响,作为通讯员的我,内心总是保持着激情,也像战士,总是冲向阵地的前沿。一路走来,有发不了稿的苦闷,也有作品见报的欣喜;在跌跌撞撞中,我慢慢靠近新闻,在靠近新闻中靠近群众,在靠近群众中靠近广阔的社会生活。对新闻的记录,无论是群众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还是地方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能成为记录者和见证人,我想是有幸的,因为,我“留影”的背景是一个时代。

这一路走来,有自己的摸索,更有报社编辑老师的帮助。2008年3月31日福建日报“西岸观察 “版整版刊发了我采写的《因为一个家族,政和四平戏仍在回响》长篇报道,并获得年度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这就是编辑用心帮助我的结果。如果这整版报道没有任君翔主任的首肯,我就没有信心和胆量采写;没有编辑刘国军的耐心指导,我就不知道补充采访什么内容。在整个采写过程中,编辑既是场前主帅,也是幕后英雄。”西岸观察“作为中国新闻名专栏,能放心地刊发通讯员整版报道,将通讯员推到一个大演练场摔打、锤炼,背后是福建日报的自信和大气。作为山区的农业县,我在”三农报道“版发的稿相对多些,凡传到报社图片和文字稿,编辑都一视同仁,可上头条就上头条,能够做大就做大;我和林淑霞编辑虽未曾谋面,她却多次热心地打来电话,让我补充采访,补拍图片。摄美部的编辑郑雨白老师也是我”未见面的老熟人“,常常打电话约稿……熟悉的、不熟悉的,见过面的、未见过面的,都一见如故,这种靠近是那么亲切。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