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 互动故事 > 正文
吴少东:心存感激之情
www.fjsen.com 2009-10-28 16:2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日报,我心存感激之心很久就认识《福建日报》,它成为我的知心朋友。六十年代中期,我正在读小学,正遇上“特殊年代”,没有什么书读,也没有课本,很少有报刊杂志。在当时说,班上的其他同学,在那特殊时代和环境下,根本看不到报纸。我家离父亲工作的办公室,不足10米。当时,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极其匮乏。在中午、晚上时,办公室没人时,我常常跑到办公室翻阅报纸。有《福建日报》、《参考消息》,还有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等剧本。对我来说只找些有兴趣的消息看,主要看《福建日报》。尤其当时报上常常登有《最新指示》,有毛主席的头像,我最爱将报纸上的头像的一面盖在一张小白纸上,再放在办公室上的玻璃上,在报纸的背面上,用指甲轻轻地反复刮磨后,将主席的头像“复制”下来,贴在作业本上。还在我爸的箱子里翻到一本硬皮的竖排繁体字,吴运铎的自转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父亲还是单位里的“笔杆子”,是《福建日报》、省广播电台的通讯员,有新闻消息等文章上报,有广播播报。七十年代时,父亲一次获得印有“福建日报社赠”字样的一本蓝色塑料封面的采访本,我十分喜爱,被我“收藏”了。

  没想到,十多年后,成为记录我发表新闻、言论、文学作品的登记本,见证我的收获和喜悦。结束上山下乡知青生活,参加高考,进大学、毕业后工作,任高中语文教师,也遗传了父亲的“兴趣”,练练笔,写东西。当时,我看的报纸主要也是《福建日报》,毕竟主要本省的新闻。在我国第一个教师节将要到来时,我写了一篇《多为教师办实事》的言论,我首先想到,是投给《福建日报》。该文章在1985年8月29日第2版的《福建日报》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在省级报刊上的文章,我欣喜万分。业余时间,写文章、学摄影等,有所收获。九十年代初,我先后加入了地区作家协会、地区杂文协会。我本人也意外地从当地的教育部门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还参与县报的编辑工作。每年还参与《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党报党刊的宣传征订工作。我非常珍惜我的“处女作”,它对我以后的影响很大。以后陆续在《人民日报》、《写作》、《中国教育报》、《福建文学》等发表作品,其中一作品被收入孙绍振主编的《福建师大百年文学大系丛书》。后又调到厦门特区一所高校党委办,开始也从事宣传工作,在《福建日报》等厦门市的各类报刊、电台上发表新闻、通讯报道、摄影图片、文学作品等,还兼任多个市级机关部门内刊的信息员。至今,我办公室每年都订《福建日报》,始终坚持阅读。我离不开它。它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心存感激。


责任编辑:金婷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