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让沧浪的百姓,拎着马桶过二十一世纪”,5月16日下午,苏州市沧浪区区长陆春云在接受新浪专访时,两次提到了这句话。
城市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场所,古城也不例外,作为曾经的吴国都城的心脏——子城的所在地,沧浪区占据了苏州古城的半壁江山,2500多年的吴文化熏陶,构筑了沧浪区常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要保护,民生也要改善,古城保护要凸显“旧”,民生发展却指向“新”,这“旧”与“新”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何既把古城保护好,又能让老百姓体验到现代化的生活,让古城保护的成果惠及百姓?
背街小巷古韵复苏 宜居改造创优利民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一口古井,一口古宅,承载了多少历史的记忆,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个的文保点,更根植于百姓家门口的背街小巷。但是这些街巷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可能有污水管网,也不可能有其他的配套设施。沧浪区从2006年开始对全区两百多条街巷进行改造,到今年为止完成了205条街巷的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在外貌上整体保持历史韵味,而在民居内部和微观层面实现了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同德里在没有改造前,原有的老百姓移走了,改造以后,雨水污水分离,管道、电线、煤气全部通进老百姓家,很多老百姓开始“返城”了。
2006年起,沧浪区对道前地区的260个大院进行了环境整治和设施改善,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在这一片区共累计改建了1039只马桶。
2009年,在老新村改造过程中,沧浪区在全市率先尝试对没有独立卫生间的老住宅外接卫生间, 试点的二郎巷小区190多户居民,户均增加了5平米的卫生间,彻底解决了困扰此处百姓多年的如厕难问题。沧浪区“古巷新韵”创建规划,不仅局限于刷墙铺路,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而是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还“背街小巷”历史文化韵味的同时,也要还居民以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