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中国文化报的"蜕变":从机关报向文化传媒高地攀登
www.fjsen.com 2010-09-01 16:48  刘阳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从2009年11月12日开始,在任两年多的中国文化报孔繁灼社长的名片上,印上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这一新职务。对于这个新的角色,孔繁灼坦言,尽管充满信心,但还要在未来的企业运营中逐渐适应。

这一天,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正式挂牌,它的前身——中国文化报社,这个带“国”字头的企业正式作为一个独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主动改革 抢占发展先机

对于文化部来说,11月12日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下属三个集团公司同时挂牌成立。“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也符合我们报社的发展方向。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司的改革是我们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孔繁灼自豪地说。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面临改制的事业单位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面临生存困境“不得不改”,另一种则是自身发展比较快,属于上升趋势,希望通过改革“更上一层楼”,原来的中国文化报社属于后者。

中国文化报社具有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自1985年创立以来,一直是文化部主管的司局级直属事业单位。现有采编队伍平均年龄30岁左右,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相当大的比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40.6%,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很低。报社现有1报2网站3刊和3个子公司,同时拥有文化部划归报社管理的文化部印刷厂和全国文化系统的大量优质资源。

然而,自创建之日起,中国文化报社就被划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随着报社的发展,体制内的尴尬身份对报社的束缚越来越明显。作为事业单位,一直得不到可靠的经费保障;又因为没有转制为企业,也得不到国家对转制单位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事业单位的身份,使之无法与市场主体实现资源对接。

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发展。面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报社领导班子下决心通过转企改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报社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