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第 259 期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
|
2011年1月21日 |
南平市以创先争优为动力
着力破解灾后集中重建难题
南平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灾后重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主战场,着力破解集中重建中出现的征地难、分房难、重建新村管理服务难三大难题,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党员干部率先让地,破解征地难。全市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户共10869户,91个集中重建点用地面积达800多公顷,大部分要向群众征地。市委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灾后重建中创先争优,带头让出自家田地,带头做好宣传引导,带动群众支持重建工作,确保按时完成重建新村征地任务。顺昌县洋口镇上凤村葡萄示范园去年8月被定为重建用地,当党员廖春勇得知自家正在丰果期的13亩葡萄地被征用后,二话没说率先签下协议,他说:“能让受灾乡亲们早日住上新房,个人吃点亏不算什么。我是一名党员,在关键时刻更要走在前。”在他和其他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上凤村短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160多亩土地征用任务。延平区王台镇后洋源村党员李安兴的房子和养猪场被洪水冲垮,妻子又患癌症,但他还是把自家仅有的1亩多地主动让于重建。建阳市将口镇横塘村老党员李功贵第一个让出自己的土地,村支委沈良福第一时间将重建规划地内的三个祖坟迁出。许多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党员干部带了头,我们群众就应跟着做!”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广大群众也纷纷主动让地,为全面开展重建赢得了宝贵时间。
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破解分房难。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重建户意愿,坚持重建工作让群众知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做主、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努力把灾后住房重建建成群众满意工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帮助受灾群众成立重建理事会,协助做好信贷帮扶、工程建设、施工监督、公平分房,确保受灾户住上好房子、住得舒心。在建房之初,村党组织与重建户签订协议;在分房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公平合理、可操作的分房方案,引导重建户规范有序地参与分房;在整个分房过程中,由各基层党组织牵头,纪检、监察、效能等部门全程监督,新闻单位、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公开透明。顺昌县郑坊乡兴源集中重建点152户重建户,共建设多层式公寓套房19栋,在逐户征求重建户意见后,由村党组织组织并在相关部门、群众代表的监督下,采取抽签抓阄的方式进行分房,群众十分满意。
上下联动服务群众,破解管理难。市委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创先争优,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办好惠民实事,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将新村建设与未来城镇发展规划对接,积极探索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引导受灾搬迁村民改变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培养形成现代社区生活方式。选择延平区峡阳镇、顺昌县郑坊乡、建阳市童游街道3个集中重建点开展重建小区管理服务试点,并从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民政局等10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指导组,协助建立了以重建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模式。多村混居的重建小区成立小区管委会,实行业主会议制度,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努力构建和谐的重建新村。目前,全市有164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52个村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230多支。各级党组织千方百计帮助受灾群众发展生产,解决受灾群众的后顾之忧,切实防止因灾返贫。邵武市肖家坊镇将石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农业部门支持,在重建新村附近复垦受灾耕地和林地1400多亩作为生态茶园基地,联合受灾户组建了茶业合作社,并利用新村毗邻知名景区天成奇峡的区位优势,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旅游,增加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