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章庭杰是杨开慧儿媳邵华的秘书,在为邵华工作的多年时间里,他也了解到不少和杨开慧有关的事迹。“她虽出生在进步书香世家,却非常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不管是她身处富裕家境、还是后期生活贫困时,她都时常关爱周围劳苦的百姓,给别人送去生活必需品,而她自己可能已经是穷到连买纸给毛泽东写信的钱都没有了。”章庭杰说。
杨开慧与毛泽东婚后生育了三个儿子,在东奔西走的革命生涯中,她尽力担负起了抚育孩子的重担,使他们生活在温暖的母爱中。但不能追随毛泽东参加革命,也让杨开慧经受了巨大的折磨。“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丢不开。”坚守板仓的3年,正值国共破裂的“白色恐怖”时期,杨开慧藏在卧室泥砖墙缝里的手稿,记录了这个坚强母亲面临的挣扎,也记载着她对毛泽东、对革命的无尽牵挂。这些手稿,是杨开慧纪念馆最珍贵的“馆宝”。
“在手稿里,杨开慧记述了当年自己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而她却并不惧怕。”章庭杰说:“她已经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充分准备,因此最后面对敌人的生死相逼,哪怕是要她与最爱的亲人们诀别,她也毫不动摇地选择走上了死亡之路。”1930年,杨开慧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与“毛泽东离婚”的威逼利诱,她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于是,为了革命的成功,杨开慧倒在了刑场上,成为毛家牺牲的第一位亲人,也被毛泽东喻为“骄杨”。
现在,杨开慧的堂侄孙杨自强仍然住在板仓镇,63岁的他有着一儿一女,靠着耕地、做木工辛勤过日子,家境不富裕但也幸福和睦。“没事了总会到杨开慧故居、纪念馆来看看,看看我的家人、也缅怀我们国家的骄傲。”杨自强说:“杨开慧在狱中曾留有遗言,‘我死后,希望家里人不做俗人之举’,我经常用这句话教育我的孩子,我们是杨开慧的后人,我们要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