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的分支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红河州金平县,过去他们一直住着这样的茅草房。
如今,村里修上了水泥路。
云南省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维护边疆安宁、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云南的重要内容。四年来,云南共投入国家、省级和上海市对口帮扶资金12.7亿元,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等进行进行扶持,使七个人口较少民族得到跨越式发展。
云南省有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七个人口较少民族,由于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分散在边境地区、偏远山区和峡谷地带,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2002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规划先行,强化管理,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目标任务细化到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多渠道集中力量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投入;立足根本,提高素质,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妇女当家理财培训;大力挖掘整理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七个较少民族各建一个小型特色博物馆。
为确保国家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云南在扶持过程中注意探索并规范管理措施,积极倡导群众主导式发展;对口帮扶,拓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新途径。
2006年至2008年,上海市投入帮扶资金2232万元,帮助德昂族群众解决基本生产生活、基本教育、基本医疗条件,使德昂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可喜变化。
莽人载歌载舞庆祝搬新家。
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08年底,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175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29元,比2005年增加783.3元,年均增长27.6%。8.75万人脱离贫困,贫困发生率由2005年的56.3%降至2008年的27.2%。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截止目前,规划内的175个行政村中,174个村已通路,167个村已通电,167个村能收看电视节目,171个村通电话。今年内可以实现规划内175行政村全部通路的目标,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截止目前,新建盖卫生室52个,文化室141个,今年内将实现村村有卫生室和文化室。人口较少民族所在县已全部实现了“普六”,大部分县实现了“普九”。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有所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明显下降。
109个村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的扶持目标
2008年底,云南省规划内的175个行政村,有109个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上、有卫生室、有安全的人畜饮用水、有安居房、有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农田或草场;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三项指标要达到国家《扶贫开发纲要》和“两基”攻坚计划的要求)的扶持目标,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林告诉记者,今年省政府20项重要工作已明确要求按照“四通五有三达到”的要求,确保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未达标的66个行政村实现达标。今年下半年云南省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省政府优先把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住房困难户纳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今明两年内解决人口较少民族住房困难问题;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开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经济林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促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增加群众收入;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自然村加大投入,实施整村推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