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一个承诺。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不让任何一名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公开承诺,按照就近入学原则,督促各学校无条件接纳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把优化学校布局、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纳入镇教育发展规划,在规划中预留教育发展用地。在小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同步建设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在外来农民工密集的地方,陆续复办、扩容小学。春季开学至今,实现“入学难”零投诉。
确保两项权利。一是同等收费。各级各类学校不以任何名义加收任何费用,并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学杂费。二是同等升学。在评优评先、入队入团升学等方面与本市学生一视同仁,享受同城待遇。凡有“三证”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在报考高中时同本地初中毕业生一样都可报考各级达标中学、普高、综合高中和职业学校。
推出三项扶持。一是创办专门学校。确定全市275所公办学校为“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定点校”,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个人、团体等社会力量依法申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并在办学条件、办事程序等方面尽力给予支持。目前创办外来工子弟学校11所,在校学生7000多人,有效缓解公办学校的压力,极大满足外来农民工子女多层次入学的需求。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每年投入1400多万元、吸引镇(街道)及社会各界投资7000多万元,先后完成120所薄弱校改造。如陈埭镇政府拨款15万元帮助西坂外来工子弟学校扩建教学楼;池店镇政府拨款5万元帮助雁塔外来工子弟学校铺设运动场。三是创新办学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办首个“川渝皖赣籍学生高中教学班”,并于去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与重庆、四川籍考生异地同步高中会考,今年9月将增设“湘鄂贵”高中教学班和“川渝皖赣湘鄂贵”六省一市的初中教学班。
强化四项保障。一是落实公用经费。对接受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按本地生标准拨付经费,自今年春季开始,每个小学生提高至240元,每个中学生提高至360元。统一支付学校“校方责任保险费”,包括所有外来农民工子女在内的各类学校在校生均同样受益。二是落实教师编制。按本地生标准为外来农民工子女配备教师编制。三是落实人文关怀。对贫困、病困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在减、免、缓交相关费用的基础上,通过节日慰问、“慈善一日捐”、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关爱外来工子女志愿服务”、“金秋助学”等多项活动,为弱势群体学生送上精神和物质帮扶。四是落实规范管理。严格办学审批手续,依法取缔非法办学,先后取缔“新圣小学”等4所不合格的学校。把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使用情况纳入监控对象,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审计,监督学校保证教师工资、学生伙食费、设备添置费、办公费的有效使用,督促其规范办学行为。
(晋江市委创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