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唯一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晋江市把社会管理创新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四大体系”,不断丰富“晋江经验”内涵,为推动晋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组织保障。
以事要解决为原则,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市委在创先争优中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出台《晋江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定(试行)》。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三级四方信息情报网络,完善网络运行机制,严格执行信访事项办理“路线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之间协调联动、效力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机制,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最大限度地控制信访“增量”、减少信访“存量”。市法院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加强社区巡回法庭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调解资源库,在村(社区)设立法律服务站,并与司法局共同指导陈埭镇商会成立全省首个商务调委会,着力在跨越发展中创先进、争优秀。在“九大组团两个体系”建设中,严把社会风险评估关,设立“临时法庭”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未发生群体性事件,“零上访”,实现了晋江特色的“和谐拆迁”。
以服务为先为理念,建立健全社会事务管理体系。推进镇、村两级综治维稳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整合村级综治协管员等村(社区)务工作人员队伍,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大学生专职负责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不断激发党员干部争当服务标兵、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热情。深化流动人口“一站式”和租赁房屋“旅馆式”服务管理模式,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探索流动人口“村企自管”模式,确定了108个试点村、企业;探索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强调给予发证对象市民待遇;加强重点人员跟踪服务管理,市法院与企业联合成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市检察院与企业共建“青少年维权岗”等。构建“两新组织”工作力量保障机制,市级设立非公企业党工委,镇级设立企业党委,村级建立村企工作联席会,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组建党委、纪委和党校,实施“一企一策一特色一品牌”市级党建示范单位培育工程。探索在经济开发区、规模企业、新社会组织试点设立综治平安机构或平安联络员,切实在培育“两新组织”综治工作典型中创先争优。
以社会安全为目标,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全力打造“五张网”(社会稳控网、网络巡控网、视频监控网、动态管控网、群防群治网),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维稳信息员队伍1622人、维稳群众工作队2180人、网络舆情队伍108人),实现各镇(街道)、村(社区)至少有一支专职巡逻队(全市有巡逻队410支3087人)。建立健全应急处突“三级响应”机制,成立由公安、边防、消防、武警等组成的应急处突队伍,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会稳定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期间,共破各类刑事案件2193起、同比上升27.1%,抓获网上逃犯434名。其中,破“两抢一盗”案件1730起、同比上升33.1%;破获毒品案件74起,成功捣毁一个公安部督办非法买卖制毒物品团伙;打掉犯罪团伙147个,摧毁11个恶势力团伙;成功破获12起命案及250余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大要案。
以民生保障为重点,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为的运作,投身于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的热潮中。省级试点新农保工作进展顺利,57.06万人参保,参保登记率91.33%,年满60周岁人员全部参保,率先实现城乡全覆盖;率先推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01万名,总数3.02万名;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超11亿元,受惠群众10万人次。2011年,确定了加快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设666套市级保障性住房、改造30所相对薄弱的中小学校园、建设28个村级综合服务场所、新建433个自然灾害避灾点、推动来晋务工人员医疗互助、关爱新晋江人活动等1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更多地向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倾斜,扩大社会群体受益面,全力打造“幸福晋江”民生保障网。
(中共晋江市委创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