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管理服务格局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要以发展为基础,以民生为重点。”镇党委书记魏友根认为,只有发展了,农民增收了,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才有基础。
陈学棉是溪坂村的困难户,家里主要依靠种植茶树菇的收入。与他结对子的村委会主任雷方栋接到他需要贷款发展生产的电话后,不仅立即带他到镇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拿到了3万元,还帮助牵线搭桥联系销路。“去年一年帮村里结对户担保贷款就有56万元,担保的结对户都能及时还款,让我很高兴。”雷方栋说。
2007年底, 为了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平湖镇开展“1+6”结对活动。每个镇村干部与6户不同类别的群众结对,这6类群众分别是经济能人户、计生户、困难户、党代表或人大代表户、“两劳” 回归或劣迹人员户、安全隐患户。结对的内容包括引领生产发展、宣传政策法规、维护安定稳定、帮扶困难群众、优化计生服务等多方面。
通过镇村党员干部结对活动,使“百姓问题排解团”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更加信任与支持排解团的工作。在产生问题纠纷或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群众最快想到和最先拨打电话的就是与他们结对的镇村干部手机。
在平湖村投资办厂的闽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诗联, 同样在镇村干部的结对帮扶下,破解了扩大发展规模用地难题。去年,当他的企业研发出槽制食用菌系列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 瑞士一投资公司获悉后欲重金收购时,周诗联断然拒绝出售,而留下了这一专利技术扶持当地菇农发展食用菌产业。
赖墩村经济能人周长江,在结对党员干部的帮助协调和指导下,2009年6月建立海鲜菇种植基地,日产值达1.5万多元,解决该村计生户、困难户、“两劳”回归户、安全隐患户等30余人就业问题。
“两劳”回归和劣迹人员是影响农村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镇村党员干部通过与他们结对交朋友,不仅可以以情感人,促进他们进一步转化,同时还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身边其他劣迹人员,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
镇党委书记魏友根与“两劳”回归人员卓某挂钩结对帮扶后,通过谈心了解到卓某的家是危房需改建,不仅主动与卓某商定危房改建事项,帮助落实相关手续,而且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点托人给他送上,让卓某感动不已。此后,卓某不仅自己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还积极向曾经的“哥儿们”宣传法律知识,成为政府维护稳定工作的得力助手。
开展“1+6”结对帮扶活动以来,330多名镇村党员干部与2000多户群众挂钩结对,随时掌握思想动态,了解群众需求,真心做好服务,帮助结对户解决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实际问题309个,联系项目200多个,协调担保贷款1000多万元,使党员干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路人”和“服务员”。而且,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爱心援助等方式,帮助计生户、困难户、安全隐患户等解决家庭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生产发展等方面实际问题1300多个。通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平湖镇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干部群众想事的心劲有了,创业的干劲足了,成事的环境好了,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平湖镇的实践表明,社会管理创新,如果没有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离开了富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古田县委副书记刘伦崧说,只有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开创社会管理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