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辛亥革命100周年> 评论分析 > 正文
辛亥百年述评:革命大破大立 探寻“中国道路”
www.fjsen.com 2011-10-09 15:59  郑巧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破小农经济,立工业化经济;破旧教育,立新式教育都有一个漫长过程。1895年,甲午战败签下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自然也放宽了对中国人设厂的限制,但工业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直至民国初十年,才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十九世纪引入中国的新式教育,始终不是当时年轻人的最佳选择,包学费、膳食费、书籍费的新式学堂常常招不满人,却只成为从“小康坠入困顿”的鲁迅等青年的无奈之选。直至辛亥革命,入新式学堂才成为富家贫民的选择常态。新式教育不再局限于沿海一带,而逐渐普及到了内地。

百年前的那场革命,枪声仍犹在耳。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此为古老中国融入世界的最激烈尝试。“这是辛亥革命成功的地方,也是它遭受挫折的原因。融入世界,是指融入西方世界,但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却遭到过激否定。”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辛亥革命代表着中国人开始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

一百年来,中国先想融入西方世界,后又想融入以苏联为代表的世界,步履蹒跚,挫折重重。直至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的发展才令世界刮目相看。回望百年历史,更感坚持自己民族主体性的可贵。唯有以纪念为契机,认真总结百年探索中的成功与不足,才能坚定自己的路向,进一步凝聚海内外同胞的意志和智慧,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郑巧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