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潜流
福州是八闽政治中心,是福建开展反清革命舆论宣传和组织革命团体最活跃的地区。以黄展云、郑祖荫、郑权、林斯琛、蔡人奇等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利用新式学堂,广泛传播反清革命思想,培植革命骨干力量。郑权编著的《瓜分惨祸预言记》、《福建之存亡》,以及林森口述的《闽警》等书籍,对唤醒福州和全省民众的民族意识,有着深刻的影响。1902年,邹燕庭、林斯琛等建立共和山堂,林斯琛等人还在仓山下渡十锦祠建立藤山文明社,作为山堂联络各会社的秘密机关。同年,郑权、郑祖荫、蔡人奇等借仓山冯巷铺古榕书院组织益闻社。1904年夏,林觉民、黄光弼等筹建福建学生联合会。1905年春,郑权、林斯琛等在仓山古榕书院组织汉族独立会。1906年秋,旅沪福建学生会设支会于福州。
这些革命团体的建立,并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逐步由分散走向联合,为同盟会在福建省建立分会创造了条件。1906年春,同盟会本部指派黄光弼回闽,协助郑祖荫等人创建中国同盟会福建分会,孙中山任命郑祖荫为会长,林斯琛为主盟人。同年夏,中国同盟会福建分会在福州正式成立,汉族独立会全体会员加入同盟会。为壮大革命力量,同盟会福建分会努力争取驻福州的清廷军警。不久,军警特别同盟会在福州军门成立,推举彭寿松为会长。
厦门是辛亥革命在闽南的主要活动据点,厦门和泉州、漳州等地是闽籍华侨回国参加革命活动的主要地区,还是台湾同胞回大陆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1905年,黄乃裳、连横等人创办《福建日日新闻》,宣传革命思想。革命党人周明辉、丘廑競、王金银等人在鼓浪屿仔兜设立阅报所,发展组织,扩大革命队伍。
以许卓然、叶青眼、蒋以麟、黄中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志士,在泉州积极创办学堂,密设革命机关,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10月,泉州革命党人在西隅学堂召开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为辛亥泉州光复奠定坚实基础。
在漳州,反清革命的发展与爱国华侨的回乡鼓动息息相关。陈兆龙、庄玉等为首的许多爱国华侨目睹祖国苦难境况,纷纷回乡与当地的革命志士共同开展革命活动。
以黄纪星、黄绶、涂开榘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的知识分子与革命志士在莆田创办新式学堂,宣传革命思想,培育革命人才。
在龙岩地区,长汀、上杭、永定等地以丘复、李宗尧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积极创办新式学堂,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