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澳前镇玉楼村依山面海,全村共325户,1151人,村民大多以养殖和近海捕捞谋生,千百年来,日子过得平静而舒适。
去年底,澳前客滚码头正式动工建设,打破了这个小渔村的宁静。挖泥船、运输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不断开进这座小渔村,施工队伍也越来越多,这里也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两岸海上直航通道开通后,从这里搭乘“海峡号”客滚轮直航台湾本岛只需2至3个小时,对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在客滚码头建设过程中,记者常到码头采访跟进工程进度。“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我又多次来到玉楼村蹲点,走工地、访民居,零距离体验当地干部群众、建设者的生活和工作。与村党支部书记赵英聊天,他的一席话让我印象颇深:“别看村民生活很平静,其实他们很辛苦,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澳前客滚码头建设饱含了施工队伍、党员干部的辛勤汗水,但更离不开村民们的默默支持。”
走访玉楼村村民家,我真切感受到码头建设对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地没了,海域养殖也没了,祖坟也被迁了……不仅如此,房子被山上爆破震裂了,天天忍受机器轰鸣的噪音,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挑水喝……作为驻平潭的记者,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普通村民的担当。
玉楼村老年协会4名会员主动请缨,轮流到建设工地义务值班,成了建设现场一道亮丽风景线。我跟踪采访了老年协会副会长丁世玉值班的一天。清晨4点,丁世玉起床后来到码头旅检大楼浇树,一趟下来要3个多小时,晚上7点还要再浇一趟。虽然很累,但他甘之如饴。丁世玉家是石头屋,码头建设开山炸石,损坏了他的房子,但他没有怨言,向村民们解释指挥部会负责修复他们的房屋,还带村民到他家里去看他同样被损坏的房子;在警务岗亭里值班,丁世玉认真负责,除了吃饭、上厕所,他都呆在岗亭里……
采访完,丁世玉老人的背影,不停地在我的脑子里翻腾,无法入眠。这次采访也引发我的深思:在平潭开放开发建设大力度、快节奏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平潭速度”背后,是当地干部群众甘于奉献的“平潭精神”的支撑,更离不开当地普通村民的理解支持。而我们,也应该记住这些勇于担当的平凡人。
福建日报驻平潭记者 王凤山 林熙/制图
- 2011-10-09(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票决
- 2011-10-09(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宁德古田:山区义诊
- 2011-10-09(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一个乡镇书记的七天假期
- 2011-10-08记者走基层:国庆长假坚守一线岗位的建设者
- 2011-10-08(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平潭:路好走了,心情顺畅了
- 2011-10-0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省尾乡”巧奏牧鹅曲
- 2011-10-02记者走基层:环保志愿者的国庆假期第一天(图)
- 2011-09-29走基层·窗口行:让献血者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