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大型采访活动> 看厦门 > 正文

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www.fjsen.com 2011-11-10 17:1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厦门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6个行政区,陆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35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80万人。自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特区范围先后从湖里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包括鼓浪屿)131平方公里,去年又扩大到全市。中央相继批准厦门实行计划单列,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和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象屿保税区及厦门出口加工区、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批准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生产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一是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坚持以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促进质量提升,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4%、21.5%,每平方公里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31亿元,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户籍人口人均生产总值近1.7万美元。厦门以占全省9.6%的常住人口和1.3%的土地,创造出全省14.3%的生产总值、25.6%的财政收入和5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形成了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光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40%;第三产业比重近50%;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30亿美元,其中1/3为台资。二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把提高效率与注重公平紧密结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6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住房公积金制度,率先推行“全民社保”,率先实现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全覆盖,率先建立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体系,较好地做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城市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坚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统筹推进城市的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与物质生活,连续两届以总评第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0年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名列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最温馨的城市”。四是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坚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较早明确“生态立市”战略,走集约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森林覆盖率近50%,人均绿地近30平方米,多项环保指标领先国内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生产总值以年均17.4%的速度增长,经济长期平均增长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并在五个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优势。一是海空港口优势。2010年海港货物吞吐量1.3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82.4万标箱,居全国第7、世界第19位。空港旅客吞吐量1321万人次,是全国第5大口岸机场。二是产业发展优势。已形成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光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近40%。第三产业比重近50%,港口物流、金融商贸、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势头良好。三是对外开放优势。已成为境外资本投资的重要聚集地,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30亿美元;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一半以上。四是对台区位优势。是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767个(含经第三地),合同台资约104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约77.8亿美元。厦金直航“小三通”往来人次累计达645.3万,成为两岸往来的“黄金通道”。五是生态环境优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等,2005和2008年连续两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010年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名列全国第一。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转变提效、发展提速、民生提质的良好书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4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8,工业利润增长32.1%,企业产销率99.6%;第三产业增长12%,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增长2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8%,其中70%为生产性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长超过40%;万元生产总值耗电、耗水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6.77千瓦时和1.46吨。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超过预期,GDP增长15.1%,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财政总收入增长29.1%,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8.8%,为10多年来同期最高增幅。惠民生促和谐力度加大。集中实施了十大民生工程和30项惠民实事,带动社会事业投资增长76.2%;省下达的4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部如期开工建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1%,创历史最高水平;城乡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标准大幅提高。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