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第 578 期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
|
2012年3月16日 |
【基层组织建设年专刊三】
流动万里心向党 创先争优显作为
--莆田市荔城区深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莆田市荔城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积极探索在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作用,引导全区768名流动党员离乡创先、在外争优。
探索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坚持“共建共管、双向互动”,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一是建立“流动档案”。组织专人对流动党员进行“三查三访”,即查档案、查地址、查联系方式,访亲友、访知情人、访单位,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并按照区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对流动党员进行登记备案,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每位流动党员都有“一档一卡一册一表”。目前全区768名外出党员已实现100%建档备案。二是强化“双向管理”。坚持“两地管、双落实”,对相对集中的外出党员,在流入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对相对分散的流动党员,由原所在党支部核对是否亮明党员身份,并督促其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管理。目前,荔城区已在昆明等18个城市建立流动党组织20个,为219名“口袋党员”找到了“新家”。三是打造“红色港湾”。在外出党员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亮身份”活动,并公布20个在外党组织联系方式,鼓励外出党员主动亮出身份,回“家”返“湾”,在所在企业、社区党组织中参加活动,实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构建起内外联合、服务均等、管理一体的在外党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
积极开辟流动党员教育新途径。探索创新外出党员教育模式,推行定期督促、行前教育、结对帮扶等方法,确保“党员出远门、教育不断线”。一是注重行前教育。各基层党组织采取“座谈交流+上门拜访”、“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等形式,对临行的流动党员进行党纪国法、时事政治以及就业技能等行前教育培训90多场次,并先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双向联系卡》200余人次,激励流动党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本色,争做流动的“旗帜”。二是坚持定期联络。各原所在党支部每月以电话、短信、QQ群、电子邮件等手段,定期与外出党员联系,沟通交流,了解工作学习情况,并先后邮寄《杨善洲的故事》、《七个“怎么看”》等各类党员学习资料2700余份,发送“两教育一提醒”短信1200多条,全面督促外出党员加强学习。三是配备编外教师。抽调12名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组建“编外教师”队伍,每人与8-10名外出流动党员结成对子,担当流动党员的学习辅导员、意见收集员、困难帮扶员,先后帮助22名外出流动党员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困难57件,协调处理其在莆家属的生活困难11件,受到外出流动党员的交口称赞。
全面打造流动党员创争新载体。注重发挥外出党员优势,打造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使流动党员“在外创先不忘乡、致富争优不忘亲”。一是反哺家乡促发展。开展“四个十”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在外经商、兴办企业的外出党员“每年带出十名务工人员、带回十份订单、提供十条致富信息、提十条合理建议”。通过广泛动员,外出党员纷纷带着资金、技术、订单和合资人回荔城,兴办企业30余家,使1286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就业。外出党员陈亚清致富不忘桑梓,为家乡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带动300名群众脱贫致富。二是帮扶维权当先锋。积极拓展在外党组织创先争优平台,开展“帮扶维权创先争优”,引导流动党员为莆籍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劳资纠纷、子女就学等困难。据统计,仅2011年,全区20个驻外党支部共为莆田籍在外务工人员排忧解难2091次,帮助解决各种权益纠纷1032起,为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挽回经济损失237万元。三是帮困济贫赢民心。以“送温暖、献爱心、济贫困”活动为载体,引导外出流动党员帮助家乡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外出务工党员许德雷带头捐资5万多元,为家乡公益事业献爱心。近年来在他的带动下,外出成功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全区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事业捐款捐物达190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