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皮革“毒胶囊”流入九大药企> 分析评论 > 正文

肖擎:处理胶囊铬超标不应有半点含糊

www.fjsen.com 2012-04-19 14:27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 本报评论员 肖擎

13个药用胶囊产品涉嫌铬超标事件还在持续,浙江新昌问题胶囊原料抽检结果已经公布,96批次中36批次超标。

此前,媒体已经通过向专业检测机构送检产品得到了结果,涉嫌药品均存在铬超标情况,有图有真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是,暂不能确定问题胶囊铬超标,将进行抽检,也就是说,媒体得到的结果不予采信。

也许这是出于审慎、严谨的考虑,但这一说法,似乎在把人往模糊的地方引。模糊之处在于,不能确定问题胶囊铬超标,也就意味着这个事情还说不准,这样一来,一些地方此前的处理是不是恰当的就成了问题。

此前,浙江警方已经抓获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共4家企业的涉案人员22名,对其中11名犯罪嫌疑人还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地方已经开始抓人,如果不能确定问题胶囊铬超标,这样的反应肯定就不适当。另外还有媒体从河北阜城县得到消息,该县一家为涉嫌企业提供原料的明胶蛋白厂的经理为隐匿伪造销毁证据实施放火,已被公安机关拘留。

药监部门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不相信媒体得到的检测结果,民众也可能不相信药监部门得到的结果,现在浙江方面的检测结果已经出来,是不是就以药监部门的检测为准了,如果民众固执地选择不相信,该怎么办?药监部门能不能为这一事件处理的公信度担保?

问题胶囊有没有铬超标,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药品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药监部门限定在技术结论的角度恪守铬有没有超标这条线,但在这起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药监、公安、工商等部门都动了起来,一些部门的反应已经明显踩过了这条线。

很难想象媒体会如此不负责任、拿媒体生命开玩笑来质疑胶囊铬超标,也很难想象地方的执法部门在如此重大的事件面前,会如此轻率地、肆无忌惮地处理,或许可以理解药监部门的谨慎,其他部门的做法也可以讨论,但种种迹象表明,胶囊铬超标没有任何含糊之处,也不能简单地以技术检测问题取代胶囊事件作为重大社会问题的本质。

现在说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好像已经见怪不怪,对于监管,大家也不怎么相信了,民众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但不能由此反证监管部门无能为力很正常。不管食品药品领域发生了多少重大安全事件,不论企业道德沦丧到何种程度,但一起安全事件就摆在眼前,不说远的,就谈当下,也应当从每一起事件出发修复一点人心,挽回一点公信,这样都做不到,人心向背定成败,危机不可谓不深重,警示不可谓不大。

此次胶囊铬超标事件,媒体报道涉及13个批次的产品,现在调查指向的还主要是这些产品,范围理应拓展,不留死角。食品药品与人的生命高度相关,应该尽力做到百分百的安全,做不到,那就承认做不到,处理不过来,那就承认处理不过来,但问题如果已经摆在台面上,又这么明显,不能允许有半点含糊。

  • 责任编辑:蓝晓梅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