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新闻>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分析评论 > 正文

构建新闻界“走转改”长效机制

2012-05-04 11:07:18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新闻界启动“走转改”活动以来,各媒体纷纷推出系列报道,报刊、电台、电视台刊发播出大量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闻,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走转改”是中国新闻理论、新闻思想的一次进步,不仅在业务、理论层面上是创新,也为我国新闻媒体机制、体制创新作出贡献。可以说,“走转改”将极大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体系。

“走转改”活动应该成为新闻界的常态,成为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而推动一项活动常态化的最有效手段是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将活动制度化,利用制度的力量约束、激励、监督从业者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由自发上升为自觉。构建“走转改”长效机制,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媒体领导层的带头作用

在“走转改”活动中,领导带头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形式主义。领导怎样走基层、走出了什么成效、老百姓如何评价,会给本单位编辑记者树立标杆、确定程式。因此,推进“走转改”常态化,要以制度规约领导行为,以明文确立领导下基层、采新闻等新闻活动的频率,充分发挥媒体领导层身先士卒的带头作用。

二、建立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充分发挥新闻从业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走转改”工作纳入现行绩效考核体系,是重要的体制保障。要对“走转改”工作进行系统量化,从数量、质量等方面建立科学认证系统,在效益考核中适当给予倾向支持,更好地激励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充分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分析报道。

三、灵活应用采编机制

当前,我国新闻生产主要有两种采编制度:采编分离与采编合一。采编分离即将记者队伍与编辑队伍分开,记者分战线“跑口”写稿,编辑则依据各自负责的不同内容划分相应部室分类编排。采编合一,即在编委会下设相应部室,每个部室既有编辑也有记者,除重大采访外,各部门独立完成采编。在“走转改”活动中,要灵活把握现行机制,适时根据工作内容及重要性调整采编机制,实现机制为人所用、为事服务,同时要完善新闻选题策划机制,拓宽思路、扩大范围,改变非此即彼的两分思维,以更好地发挥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

四、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监督媒体是近几年新兴的术语,起因于“目前的传媒生态并不健康,不少媒体还存在追求轰动效应、放弃媒体操守和职业原则的做法”。监督媒体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因为媒体要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践行对社会的承诺,必然需要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但是,过于自由会导致权利滥用,引发监督甚至控制的要求。在“走转改”中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改变媒体之前的不良作法、改善媒体形象、更好地发挥媒体价值有积极意义。首先要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宣传部门、政府部门对媒体及其从业者的监管,其次要通过权力机构建立相关的社会管理制度,如有学者称可建立新闻评议会制度,把媒体义务监督员设计成为仲裁机制的一个部分,在媒体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

五、完善新闻人才培养制度

当前,我国的新闻人才培养职能主要由设置新闻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机构来承担。新闻学子学习到许多专业理论,但是从业后,许多理论在实际新闻业务中无法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新闻从业者长时间在一线工作,更注意新闻实践,缺少理论提升与理论修养,如何将二者优势结合起来,值得深入研究。

近几年,许多新闻院校与媒体单位合作,建立学生实践与从业人员培训机制,但是这种方式目前停留在双方自愿合作阶段,还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可以借助“走转改”活动完善新闻人才的培育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与培训机制,打通高校与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人才培养的互动,还要建立鼓励青年新闻工作者下基层的机制,将“走转改”作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邓文卿 中国传媒大学助理研究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