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大山深处的道班
www.fjsen.com 2012-05-10 10:23 李烈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走基层•与百姓面对面 东南网-福建日报5月10日报道(记者 李烈 通讯员 陈晓星 谢有坤) 阅读提示: 三明市公路局建宁分局朱家养护道班,现有7名职工,养护着里心、黄埠、客坊3个乡镇51公里的干线公路,每个职工负责7公里多。这里地处偏远山区,工作环境艰苦。春天植树种草、夏天防洪抢险、秋天清扫落叶、冬天除冰防滑,这就是养护工人一年365天不变的工作节拍。近日,记者走进大山深处,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早晨7点,下着小雨。建宁朱家养护道班的7名养护工准时在操场上集合。5分钟后,记者与他们一起坐上道班“专车”(一辆普通农用车)。 “现在条件好了,刚参加工作那会,哪有车坐,都是走路,还得推着板车上坡。”在公路养护岗位上工作了24年的班长吴华强说。20多年来,全县9个乡镇,他去了5个。2006年,被调到朱家道班工作。 朱家道班的成员,年纪最大的46岁,最年轻的23岁。无论年龄大小,由于长年在路面上工作,大伙的皮肤都被晒得黝黑。 养护工李闽彩的作业区段到了,记者跟随着下了车。43岁的李闽彩,是朱家道班里唯一的女工,在这个岗位上已工作了23年。2008年,她荣获三明市“十大杰出女性”提名奖,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 李闽彩一边工作,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在别人眼里,我们只是扫扫地而已,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李闽彩先将路面石子扫清。“清扫路面垃圾、清淤边沟、铲冰除雪、维护路肩、修剪行道树,虽然都是普通和琐碎的工作,但每一项都与公路安全密不可分。” 李闽彩说,由于当地气温低,每年冬天都下雪,“有时候,一个冬天连续下几场雪。每次下雪,大伙都要忙到深夜”。 2008年,建宁县遭受57年来最大的冰冻灾害,全县5条出县道路因大面积结冰而交通中断。断杆、断线,林木和毛竹因冰挂折毁横在路中间,客车、货车滞留路上。 “足足3个月的时间啊。”吴华强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万千。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和同事们一起上路清雪,铲车在前面推着雪,大伙在后边跟着。有时风大,前面刚清完,林木又倒了几棵,路又被堵上了,只能重新再来,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吴华强说:“那时哪顾得上准点吃饭,饿了、渴了,就拿出面包和矿泉水,吃了又干,到很晚才收工。虽然苦、累,但是想到公路畅通了,过往车辆、行人安全了,大伙都觉得很开心。” 在朱家道班里,7名养护工人的家都在县城,但一年365天却有近300天吃住在道班里。为了养好路,养护工们自己吃苦不说,家人也跟着受累。 今年正月初二,建宁县又一次出现冰雪天气,多处路面出现结冰,车辆难以通行。7名养护工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时间,立即赶往现场铲冰除雪。 养护工王恩福一周或者半个月才回家一趟。去年冬天,女儿发高烧,被送到医院,他都没能赶回去。“那段时间,道路结冰,除冰任务重,家里只能让爱人多辛苦一点。”说起这事,他满脸愧疚。 吴华强说,原来道班点在岩上村。在这个海拔800多米的“家”,大伙最难忍受的,就是孤独和寂寞。石砌的平房,看不到电视、听不到收音机,放眼四周,只有重重叠叠的大山和散落的房屋…… “夏天,蚊子、蜈蚣等虫子常常成群结队往屋里钻,咬得人睡不安稳;冬天,四处结冰,石屋里,那真叫一个冷啊!这样的日子,大伙还是坚持了下来。”吴华强说,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伙在一起,相互关心,感觉很温暖。 2003年,岩上道班点迁至朱家,条件慢慢得到改善。 2011年,建宁公路分局多方筹资,投资180万元,使朱家道班点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道班点里,便道铺上花岗岩,房间地面全部铺上瓷砖。职工们还利用空余时间,对道班房前屋后的空地进行开挖平整,栽培花木,道班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条件好多啦!房间配备了电视,有30多个频道呢;洗澡用上太阳能热水器,比家里还舒服。”养护工高伟高兴地领着记者参观。 “这是目前三明地区最好、功能最齐全的一线养护站房。”建宁公路分局局长庄赞鹏说,养护工作很艰苦,把道班建设好,可增强职工的凝聚力,让大伙把站点当作自己的“家”。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8]8万小额贴息贷款解了资金愁 农妇苏羡凉的致富路
- [ 05-07]走基层感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 [ 04-23]走基层感言:大学生“村官”,派下去也要上得来
- [ 04-17]新闻媒体走基层报道为老百姓利益表达提供平台
- [ 04-13]仙游县紫泽村:文明村谋新发展
- [ 04-11]仓山区总工会开展“四带”走基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