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最新报道 > 正文

关于推动采编人员“走转改”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www.fjsen.com 2012-05-24 17:32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如何把记者“赶”下基层

——关于推动采编人员“走、转、改”常态化的实践与思考

闽南日报总编辑 陈惠贞

新闻工作是上情下达的桥梁、下情上达的通道,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新闻工作者理应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好地了解国情、掌握民意,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011年,中宣部等五部门和我省就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后,闽南日报社迅速组织落实,先后组织了“寻访革命史迹,重温红色记忆”、“五大战役一线行”、“九龙江畔听民声”等大型采访活动,推出了一批反映基层实际,现场感、贴近性、可读性强的新闻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年1月30日,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到闽南日报社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报社“走、转、改”活动成效,并提出将这一好做法延伸到机关干部队伍中。《福建新闻界》连续两期推介本报三项学习教育的做法;报社一批“走、转、改”新闻摄影作品在全省“走转改”新闻照片展评奖中获奖,“九龙江畔听民声”系列报道获省“走、转、改”好新闻二等奖,中国记协网刊发本报编辑撰写的活动体会。

不仅是2011年,多年来闽南日报社坚持倡导和推动记者下基层,并就推动采编人员走基层常态化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思考。结合报社的实际,我们认为,把记者“赶”下基层,关键是要在机制上下功夫,做好“四个动”,即项目带动、典型驱动、制度推动、上下联动。

一、项目带动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项目”反映在新闻工作中,就是新闻选题策划,这对于“赶”记者下基层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对新闻单位来说,“项目”是推动记者下基层的一个抓手。新闻选题策划组织到位,记者采访就比较活跃,这些选题如果以基层为主体,就自然形成了记者下基层的“项目”,成为报社“赶”记者下基层的一个抓手和载体。

近年来,闽南日报社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先后策划了“海上看漳州”、“关注企业记者行动”、“进百家台企话漳州先行”、“项目建设一线行”和“大众热线”进社区、“共和国60周年·漳州记忆”等大型专题采访活动。这些专题采访活动就如同一个个“项目”,让报社“赶”记者下基层有了抓手,推动包括总编辑、副总编辑在内的所有采编人员到一线采访报道。

如2010年初,为了深入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在漳州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报社组织“进百家台企、话漳州先行”大型采访活动,报社领导和各采编部室主任带领新记者组成14个采访小组,先后有100多人次的记者、编辑深入113家台资企业,实地采访报道总书记来漳视察带来的反响和效应。《闽南日报》共刊发17篇调查文章,总字数超过5万字。这些文章尽管角度各异、采访对象不同,但主题集中、突出,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了当地台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报社记者采写的文章刊发后分别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台湾网等20多家媒体网站转载,引起强烈反响。其中,由本人撰写的《“这个园区办得好”》、《与海西建设“同频共振”》两篇文章还分别获得福建新闻奖一等奖、第二届海西新闻创新奖二等奖。同时还有一个专题报道版面获得福建新闻奖二等奖。

其次,对记者来说,“项目”是下基层的一个方向、一个着力点。客观地说,记者下基层难,既有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不想下”的原因,也有记者想下去,但下去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不会下”、“不敢下”的因素。而有了选题策划,新闻采访的主题就更加明确、集中、突出,可以让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写什么、反映什么。如2011年闽南日报社开展“九龙江畔听民声”、 “五大战役一线行”、“寻访革命史迹,重温红色记忆”等大型采访活动,都明确新闻采访主题,让记者“下得去写得来”。

第三,新闻选题策划后的集体采访行动,无形中也给编辑记者压力,“逼”着他们必须真正下基层、找“活鱼”,比学赶超。媒体的新闻选题策划,是为了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突出报道某个新闻事件或由此产生的影响,往往具有多人参与、各自分工、协同配合的特点。闽南日报社近年来相继组织的专题采访报道,都以全报社动员的方式进行,要求采编科室、编辑记者全部参与,推动他们真正做到认真挑选角度、认真蹲点采访、认真写出好文章。如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闽南日报推出“寻访革命史迹,重温红色记忆”大型采访活动,与市委党史办共同研究确定15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为采访点,组织近百位采编人员进行寻访。共推出15个专刊,报道革命史迹背后的动人故事和今天的风貌,激发读者铭记革命传统、建设新漳州的热情。与此同时,报社又与市委党史办联合开展“漳州十大革命遗址”评选活动。采访活动与评选活动互相推动,有机结合。采访报道为评选活动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材料,打下良好基础,评选活动使各采访组之间有了竞争比拼的平台。两项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反响。

二、典型驱动

先进典型是在某一地方或某一领域的旗帜、模范。典型报道则是对这些人和事的强化报道,这对弘扬主旋律、树立清风正气、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典型报道对新闻单位来说,也是“赶”记者下基层的一个有效“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新闻报道的需要。典型自身就是新闻,对记者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典型多出在一线、在基层,记者要报道典型,只有多下基层,多到一线采访。同时,记者要正确有效选择典型,也必须进行调查,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调查必须实地、深入地调查,才能避免偏颇、避免被误导。

二是记者的职责需要。在我国,媒体记者不仅有着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的使命,更承担着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正确有效选择典型、做好典型报道,既能发挥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弘扬社会正气、催人奋进,又能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三是写好典型报道的需要。要写好典型,就必须深入采访,写实事、有细节、说实话、诉真情。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才能把舆论引导的效果发挥得更好。

近年来,漳州市在各条战线相继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这些典型集中在一线、在基层。闽南日报社以报道这些典型为契机,“驱动”了一批又一批的记者到一线、到基层采访。2010年9月、10月间,漳州连续遭受三次强台风正面登陆袭击,漳州市有效组织抗灾,取得三次“零伤亡”的胜利,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在这几次抗台风中,闽南日报社组织多批次记者冲锋在前,深入一线采访,及时发回相关新闻报道,特别是推出由6名记者采写的《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细节决定成败》、《长治才能久安》等三篇防抗台风系列报道,受到社会好评。一位记者因此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表彰。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