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基层面对面 > 正文

福鼎贯岭镇分关村:栀子花又开,农民乐开怀

www.fjsen.com 2012-06-19 16:2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福建日报6月19日报道(见习记者 林卉)

阅读提示:福鼎贯岭镇分关村位于闽浙交界处。当地海拔300多米加上温润的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合黄栀子生长。4年前,该村开始大面积种植黄栀子,今年种植面积已达1500多亩,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10日,记者走进分关村,与农民话农事,庆丰收。

6月,正是黄栀子开花结果的季节。分关村几个山头的栀子花连成白茫茫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芬芳。

当地农民张清泉带着记者参观他的黄栀子地。看着满山的栀子花,他一脸喜悦:“看这长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分关村村民过去以种植水稻、芋头为主,户均年收入不到3万元。其实,二三十年前,就有少数村民种上了黄栀子,由于没有发掘其价值,村民们不识“摇钱树”,难觅致富路。

今年是老张大面积种植黄栀子的第4个年头。“我是村里种黄栀子较早的。以往,我们农民各种各的,黄栀子果实产量不高,又没有稳定销路,4年前,1公斤也只能卖1块钱左右。这些年,村里成立了黄栀子合作社,家家户户都种上了黄栀子,种植技术也已成熟。很多媒体都来报道,让我们这里的黄栀子知名度不断提高,‘分关1号’成了响亮的品牌。我们的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现在,1公斤能卖到6块钱以上,村民户均年收入能有六七万元。”

村民们的黄栀子地连片形成种植基地。记者跟着老张继续前行,只见一些农民正忙着在地里采摘栀子花,一些农民在空地上铺晒栀子花。“栀子花晒干之后,将送到合作社的加工厂。”老张说。

距离种植基地不远处有一排房子,那就是分关黄栀子合作社的加工厂和办公室。合作社负责人温登足带记者参观了黄栀子产品展柜,展柜里除了加工成食品的栀子花,还有用其黄色果实制成的天然色素和香料。分关村黄栀子的种植、采摘到后期深加工,俨然已串起一条特色农业产业链。

“4年前,在政府指导下,村民们自发入股,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黄栀子得到大面积推广。市里林业部门也大力支持,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教我们怎样科学种植和管理。这些年,黄栀子市场行情一直不错,我们就想办法开始深加工,除了卖黄栀子,更卖它的副产品。”

“黄栀子从花到果都是宝!”面对记者的好奇,温登足乐呵呵地介绍起来。

“比如这栀子花,本身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我们就把这些花晒干做成食品,可生吃也可炒着吃,不少超市来这订货。同时,我们还主动和一些药厂联系,直接提供栀子花给它们制药,又拓宽了销路。”

“近几年,天然色素和香料一直热销,黄栀子的果实恰好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色素。我们合作社与河南中大生物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黄栀子色素产品,市场行情年年看涨。”

走出合作社,记者再次爬上一片山坡。只见从山谷到半山腰,都开满了白色的栀子花,让人仿佛置身在花的海洋。记者发现,花海中除了劳作的农民,还有10多名摄影爱好者。

陈宾,30岁出头,来自温州。他说:“这几年每到6月花开,我都会抽空和朋友们过来拍照。这成片的栀子花景色很独特,闻一闻花香,烦恼都忘在脑后。”

贯岭镇分关村人大代表谢道钟告诉记者,这些年,分关村的栀子花开时节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前来观赏,游客们被这里的景色吸引着,也被这边特有的畲族风情吸引着。“我们正在策划在栀子花开的季节举办‘栀子文化节’,并植入特色民俗文化元素,使黄栀子这一特色农业向文创产业迈进,进一步提升当地黄栀子的品牌效应。”

夕阳西下,晚霞中的白色栀子花轻轻摇曳,令人流连忘返。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