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感言:“回归”办实业,需要“沃土”
www.fjsen.com 2012-06-25 07:5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日报驻福州记者 段金柱 林熙/制图 金融危机影响犹在,加上欧债危机的叠加效应,导致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在此情境下,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再度被强调。 其实,金融危机是“试金石”,可以测试出一个区域经济的抗风险强度。晋江、长乐等地因为有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撑,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反观一些过度依靠金融创新、房地产投资的县市,受到的冲击就较大,而且再抬头压力巨大。 因而发展县域经济,抓住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至关重要。就福建而言,在鼓舞本土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之外,吸引在外闽商资本回归办实业,也很重要。 仅就福州市而言,一些县市实施“回归工程”颇有成效,长乐市是典型。2011年,长乐纺织化纤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成为我省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之一。其中,相当多的企业是回归企业家创办的。山区县闽清也有亮点,通过吸引在广东创业的企业家回归,“无中生有”兴起钟表产业,目前,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东桥产业园区一期正在加快建设。 不过,相较于在外民资的总量,“回归”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若想使“回归”形成澎湃气势,尚需优良的软环境支撑,打造投资的“沃土”,才会有吸引力,而不仅仅是靠乡情亲情感召。 其一,要有真正亲商的投资软环境。众所周知,做实业投入大、风险大、管理难、收益小。资本是逐利的,企业家把钱拿去做金融或房地产投资,所获之利远超做实业,那他很难有动力去投资实业。记者在一个在外民资极为丰厚的县域采访,就观察到此类现象。问为什么那么多在外的企业家不愿意“回归”?答案是:本土还没有形成好的投资软环境,而在外投资房地产、矿业等,获利丰厚且钱来得快,为什么要回来? 其二,要有真正的服务意识。做实业不易,需要政府部门的援手。企业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而不是动不动借助服务的名义进企业“检查”、“约谈”。刚办实业,也许很多方面不规范,这时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严令“下马”。服务意识与打造软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形成长久的良性“磁场”,企业家才有意愿做实体经济。 其三,要有真正有力的扶持。实体经济中,中小微企业占绝对主体。近来,从中央到我省,都出台了诸多扶持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举措,包括结构性减税、金融资金扶持等。具体到一个县域,迫切需要将利好政策落到实处。如果在同等条件下,本就在资源禀赋、市场渠道等方面不占优势的实业企业,仍然得不到同等扶持,那就会产生传导效应:一个企业如此,其他观望者就更不愿意投资实业了。 涓涓细流,方能汇成大海。政企合力,戮力同心,方能做强“实体”。我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晋江市的发展历程,足见此点。因而,发展实体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练好“内功”,打造优良发展软环境,而不是仅寄望于一两次的招商引资就能奏效。有“沃土”,才能形成投资“高地”,让实体经济之花开得更艳丽。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7]走基层感言:山区发展,需要更用心
- [ 06-11]走基层感言:致敬理想坚守者
- [ 06-04]走基层感言:守住绿色,需要制度支撑
- [ 05-28]走基层感言:泽泻兴衰与中药材产业发展
- [ 05-14]走基层感言:平淡的力量
- [ 05-07]走基层感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