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福建省基层“最美人物”事迹展播> 媒体聚焦 > 正文

张芸:为学生搭建明亮的知识殿堂

2013-08-26 18:0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身边的最美教师

为学生搭建明亮的知识殿堂

——记福建福州三中金山校区教师张芸

■本报记者 龙超凡 通讯员 徐章海 谢薇

他不幸罹患视网膜色素变性伴生眼底黄斑,双眼视力目前仅剩0.05,视残等级为三级,离视盲仅毫厘之遥。然而,他征服了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座“大山”:随上下学的孩子一起过马路,将文档字号放到最大值进行备课,并在教学中创造了“循声问学”法、“胸有成案”法、“生读师评”法……

他就是福建福州三中金山校区语文教师张芸。视障5年来,张芸没有落下一节课,多次被学生评选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从教28年,他先后获省先进德育工作者、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视障后仍坚守三尺讲台

2008年5月的一天,正在备课的张芸突然感到眼前一片模糊,他使劲地揉揉眼、摇摇头,仍看不清书本上的字。课后,他立即赶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诊断结果是视网膜色素变性伴生眼底黄斑。

医生坦言,该病病情发展具有不可逆性,世界范围内尚无治愈先例,是当今世界医学界公认的人类眼睛“绝症”!

怎么办?张芸说,他有过彻夜无眠的思考,也曾用正方、偏方一起综合治疗,期盼奇迹出现,但视力并无好转迹象。一些教师对张芸患病深感震惊、惋惜。有人提议减轻他的教学任务,让他做些行政工作。学校校长、书记征求他的意见,张芸诚恳地说:“即便我的视力最终降到零度,我也会努力用心给学生搭建明亮的知识殿堂。”

去年6月,张芸发现自己再也看不清任何东西,甚至分辨不了粉笔的颜色。此时,他执教的高二(6)班即将升入高三。深思熟虑之后,他向学校申请不接高三,回到高一任教。这个消息不知怎么走漏了,当最后一节课,他像往常一样走入教室时,全班同学鞠躬说:“老师,给我们10分钟吧!”班长和课代表走上讲台,朗诵他们写给张芸的信,念到最后,全班同学一起大声说:“感谢有你,老师!”课堂上,师生们泪花闪闪。

2012年,张芸老师被班级学生评选为“最受欢迎的老师”。据了解,这些年来,他所执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为备课克服重重困难

视力持续下降,张芸看手掌,看不清纹理;看手背,看不清指甲!备课和批改作业更是无法完成,这成为坚守讲台的“拦路虎”!

张芸的爱人黄少红是福州三中金山校区英语教师,她主动站出来当丈夫的“助教”。于是,妻子先念课文、念相关资料,然后根据张芸的备课思路用电脑书写教案。刚开始,黄少红也不觉得怎么累,互相交流反倒促进了各自教学,可时间一长,同样从事繁重教学任务又操持全部家务的黄少红工作量陡增,有时念着课文,她不知不觉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有一天,张芸突然发现,自己虽然什么都看不清,却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这个意外发现让他为之一振。他让妻子将电脑上的文档全部设置为黑底白字,字号一号以上,页面比例150%。这样一来,一页文档能装下二三十个字。张芸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看完一段两三百字的段落往往需要半小时,备课极度艰苦,但能独立完成。

在妻子的全力协助下,张芸探索掌握了一套超常工作法,他形象地概括为“三法”:“循声问学”法,通过听新闻、听集体备课、听专家授课、听远程教学视频等,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胸有成案”法,在自己逐字逐句备好课后,花时间反复熟记,不带教案,一气呵成完成45分钟教学;“生读师评”法,让学生读作文,自己听作文,进行面对面批改。

就这样,接近失明的张芸在患病5年多时间里,没有因为眼疾落下一节课。

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师表

张芸认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一靠语言文字,二靠行为。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要立言立行,矢志追求德育在先。

学生林静回忆,来学校上的第一堂课,张芸老师并没有安排常规学习内容,而是用“有梦才有远方”的主题教育来告诉他们人生的真谛,“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授课,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格示范。”

去年12月,张芸主动开设公开课“荷塘月色”,全场座无虚席,连教室外的走廊上也挤满了前来听课的人。但是课前的10分钟,张芸却因为胃疼难忍而呕吐不止,看着他脸色发青,额头上不断冒出冷汗,该校语文组组长施国锋老师劝他:“您要不然改期再开吧!”张芸摆了摆手:“不要紧,休息一下,我能行!”施国锋感叹地说,那天讲台上的他,果真像换了一个人,教学条理清晰,语言循循善诱,板书清晰隽秀,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所有同行为之倾倒。

面对有偿补课和家教,张芸自有准则:有偿的拒补,该补的无偿。28年来,他走访过无数个家庭,辅导过无数的学生,但从不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沾染世俗的尘埃。

该校郑景梅老师说,张芸患眼疾后,一如既往抓好语文组高中青年教师的岗位传帮带,使得学校一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他还将文、史、哲等知识融入课堂,嵌入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之旅,展示了师德风范。

《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26日第4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